Uwants TV消閒生活手機討論遊戲地帶影視娛樂校園生活數碼科技寵物樂園學術文化體育世界購物廣場時事投資貼圖影片上班一族美容纖體戀愛婚姻汽車討論站務管理
發帖
註冊 登入/註冊
追帖 打印

好文分享



[隱藏]
《金剛經》法句探索 08




    「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

〈易經‧坤卦‧文言〉: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
   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

    因果不昧: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近報己身,遠報子孫,報有遲速,應無不驗!布施必有福:財布施 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需要警醒的是:與其追求有窮之福,更應悟得如何是無盡之福!

   菩提達摩初會梁武帝。
   武帝:「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不可勝記,有何功德?」
   達摩:「並無功德。」
   武帝:「何以無功德?」
   達摩:「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武帝:「如何是真功德?」
   達摩:「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武帝:「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達摩:「廓然無聖。」

    達摩與梁武帝,雖是一僧一俗,皆為佛門龍象。二者一問一答,並非分別高下,而是為了教育大眾!簡單來說,放不下就有障礙,就算做好事也是一樣,如果老是計較做了些什麼、想要些什麼,從事相來說的確求得到,從根本而言可能養成了貪心妄念,最終多半不是好事。

    所以真正的功夫是要做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廓然無聖」,也就是心裡頭乾乾淨淨,就連一點點影子也見不著。愈布施愈清淨,慢慢搬去經生累世積疊而成的重重阻隔,沒了阻隔就是一片通明,那才是真正的快意,也才是真實不虛的功德!

    住法布施,心有所執,一面受福,一面造作,如此善善惡惡,卻是無有止時。常受業緣纏擾,蒙蔽自心清淨,雙眼睜睜卻看不清人生真相,可比身處暗室,跌跌撞撞,即便撞得遍體鱗傷,依舊無路可出,教人不勝唏噓,偏偏世間人多是如此!

    無住布施,一心利眾,無有施恩、受施、所施之念,一則與大眾喜樂,一則去煩惱業由,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恢復真誠清淨自在,猶如日光明照,照破遮蔽障礙,世間萬相了了分明,由是轉迷為悟,由凡入聖。

    住法布施,有福無慧,是謂「福德」,受用有時,是為有窮之福;
    無住布施,有福有慧,是謂「功德」,受用無盡,是為恆久之福。

回覆 引用 TOP

《金剛經》法句探索 09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 」



  《金剛經》啟迪智慧,明心見性,為何佛若具說持誦功德,會教人心生狂亂,狐疑不信?佛不妄語,所言正是眾生修行難成的根本原因:



一、不能信佛



  佛告訴大眾:每位眾生皆能成佛。成佛當然好,可是幾個人真能相信?



  常常見到:大眾手持清香,虔敬祝禱,所求無非「財子壽」,卻少有發心成就者;常常見到:大眾拜懺、參加法會,一臉肅穆,行禮如儀,脫下海青馬上陷入「財色名食睡」的漩渦。

  

  持香祝禱、拜懺誦經,是好事。可是這樣只是「敬佛」,不能算是「信佛」。為什麼?因為圖的只是佛菩薩的庇佑,未能真正立下了脫生死的大心。



  未能真信佛,所以對佛的真心真語往往打了折扣,或者聽聽就算。就算開示再殊勝的利益,恐怕也被當成天方夜譚!



  什麼是真信佛?就是跟佛菩薩學做佛菩薩!



  拜佛、求佛、念佛為的是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找回本來的清淨。再以清淨心普利眾生、廣度有情,幫助更多大眾同樣走向清淨的坦途。



  能這樣做就是真信佛,也才能對佛所說的大利益生起發自內心的大歡喜!





二、不肯老實



  人人都說成佛好,講到修行就煩惱。即便一句直截的「阿彌陀佛」,也念得三心二意,甚至初一念五句、十五念八句。想要成就卻不肯老實,於是哪邊輕鬆哪邊跑,最好大師摸頭就得度,這是初心修行人最易犯的毛病。



  或者,修行略有小成,就妄自托大,讓初現光明的本性又蓋上更黑更厚的塵垢。即如精舍師兄常言:「求神通不簡單,修心性更不簡單。」如果心性不能提升,縱有高深神通,依舊不能真正解脫。甚至自恃神通而誤入歧途,最終前功盡棄,那就更冤了。



  發心不簡單,老實更不容易。世間多的是說佛的大眾,真正能學佛、行佛,乃至於成佛者,則是萬千難有一二。



  如何是老實?就是「依教奉行,心不掛事」。簡單來說,做佛菩薩會做的事,心裡不記掛能得到多少好處;就算真得了好處,也沒有絲毫的驕慢心。





契入《金剛經》的智慧法海:「真誠信佛,老實修行」



  如何「真誠信佛,老實修行」?就是「心無所住」!



  宜蘭有位老菩薩隨媳婦親近雷音寺,因為年歲已高,加上不識字,所以就是持念佛號,每週六天,每天念佛十萬聲。



  一年之後,老菩薩入寺拜千佛。她不會拜,也看不懂經文,就是合掌念佛。寺院的師父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經書竟然自己會翻頁」。老菩薩不知道要翻頁,也不懂大家在唱什麼,可是經書在該翻的時候就自己翻過去了。不過,那次師父只是覺得很奇怪,並沒有問她。



  第二年,老菩薩又來參加千佛懺了,結果還是一樣。師父就覺得不尋常了,就請老菩薩講一講學佛的心得。老菩薩說:「學佛是什麼,我不知道。不過我知道人生就像豆腐一樣。人的生命,就跟豆腐一樣,一掉下去就『亂國國』(音,台語,就是稀爛),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修行。」



  她又講:「人生像大水流瀑布。」大水流瀑布在河流裡頭,是不是隨緣亂轉?「人生就是這樣,我也是這樣。今天有福報,媳婦帶我來學佛,就好像從瀑布被撈上岸來。」



  念佛念到第三年,她就跟媳婦講說:「我要走了,要回家了。」還說:「走的時候,你把佛堂的師兄師姐帶來,我要煮個紅豆湯圓,請大家吃。」就在老菩薩說的那一天,媳婦請來了佛堂的師兄姐來,吃完湯圓以後,老菩薩請大家一起念佛。之後,她就坐著往生了。



  讚嘆老菩薩!

  

  老菩薩真信佛,因為真信,才能一句佛號念到底,毫無夾雜、懷疑,漸漸化迷成悟,終而功德圓滿,往生淨土。



  老菩薩真老實,持念三年,一心不亂,即便神通乍現,甚至預知時至,仍然一本初衷,老實念佛。



  《金剛經》的智慧在「行」不在「知」,知道再多、說得再多,不去做一樣難有成就;能夠「心無所住」的如實修行,就算年老體衰、不識之無,終將智慧湧現,證得不可思議的真實功德!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回覆 引用 TOP

《金剛經》法句探索 10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德山大師的「點心」



    唐朝德山大師通達諸經,尤精《金剛經》。因俗姓周,故有「周金剛」之譽。德山大師不認同禪宗所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決定親往糾正。



    途中頗感飢餓,恰遇一位賣燒餅的老婆婆。老婆婆得知德山大師專精《金剛經》,就提出一個考題,如果大師答得出,就以燒餅供養大師;如果大師答不出,就請大師立刻離開。



    題目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知大師您是要點那一個心?」



    德山大師聽此一問,選擇無語離去,此後再不敢自詡精通《金剛經》。放下傲慢心之後,大師至誠參謁龍潭祖師,從此勇猛精進,終於大徹大悟。



    老婆婆問得當機,因為《金剛經》的智慧不在會讀、會說,而在於用之生活。



    德山大師的無語不是不懂,而是真明白。先前讀的、說的、寫的原來只是皮毛,真正的功夫就在平常啊!



    老婆婆問得是什麼?德山大師悟得是什麼?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動念即乖」。



    凡事有因有果,絕非偶然,所以任憑修行再怎麼高,若有一絲絲雜念,就不對了,也不好了,因為心就不清淨了。心有染污,焉能見道!更別說行道、悟道了。



◎ 斷惡修善 → 心寬念純



    《華嚴經》:「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修行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會喜歡、會討厭、會開心、會傷心,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答案,可知好惡悲喜非由外來,而是自找的。如果能放下所有的妄想、執著,就能恢復本具的智慧德相,這也是「眾生皆是未來佛」的真義。



    多數大眾無數世以來受到了太多的染汙,要想一念盡掃塵垢並非易事。如能時時精進,漸漸提升,已是難能可貴!



    唐代詩人白居易請益鳥巢禪師:「佛法大義為何?」

    鳥巢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簡單來說,「斷惡修善」就是去除染汙的基本功,要想成就一定由此開始。



何謂「惡」?只為自己即是惡。

何謂「善」?廣利眾生即是善。



如何「斷惡」?斷絕一切惡事,乃至不生絲毫惡念。

如何「修善」?幫助一切眾生,終至行善而不自矜。



「斷惡修善」就是「所行皆利益大眾,所存無善惡分別」。



    佛菩薩如何斷惡修善?



為眾生降伏邪魔,現忿怒相,無忿怒心。

為眾生拔苦與樂,現慈悲身,無我慢心。



斷惡修善,念念眾生,千江有水千江月,哪裡需要哪裡去。

隨緣圓滿,無掛無礙,心寬因為能放下,念純乃生大智慧。



◎ 三心不可得 → 應無所住



過去:緣已滅,心既止。

現在:緣方起,心難停。

未來:緣未遇,心不生。



聚也因緣,散也因緣。

如何可得?執著何用?

「三心」無非「妄念」,「不可得」就是「放下」,「放下妄念」即是道!



放下、放下,愈說愈放不下,一切平常,就放下了。

平常、平常,如何平如何常?該做就做,其餘隨緣。

這就是「應無所住」,也是聖嚴法師開示:「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回覆 引用 TOP

《金剛經》法句探索 11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學佛就是二件事:「學習佛菩薩」、「成為佛菩薩」。這首四句偈就是教我們做好這二件事!



    色、音、聲,六塵濁濁,隨緣生滅,都是無常的「相」。心隨相轉,染污愈重,煩惱愈多,絕非回歸清淨的正確道路!



一、學習佛菩薩



    佛相的莊嚴是慈悲的示現,為的是給予修行者親近佛法的安心與信心,可說是引凡入聖的方便法。



    然而真正的莊嚴是源自清淨的自我,所以修行者如果僅僅執於外相,那就麻煩了。



    太多太多的邪魔外道也能化出莊嚴的外相,看來金光閃耀,聽來無所不能,一旦相信了、加入了,不單求道無成,肯定誤入歧途。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魔王波旬想要破壞佛法,屢試不成,最後祂想到一個法子:讓魔子魔孫穿上袈裟,讓正法漸漸敗壞。《佛藏經‧淨戒品第五》也寫著:



   當來之世,惡魔變身,作沙門形,入於僧中。

   種種邪說,令多眾生,入於邪見,為說邪法。



    由今觀之,正信的佛法確實一再遭受挑戰,發心的大眾應當如何是好?很簡單,「不為相迷」!不管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該明白一切都是「相」,合乎經典的就跟著去做,否則就敬而遠之。



  千江有水千江月,佛法無際又無邊,豈有定相可言!不為相迷,不執於相,才能真正認識佛菩薩,也才有機會向佛菩薩好好學習。



二、成為佛菩薩



    修行的進程就是--相信佛,跟隨佛,學習佛,成為佛。



    佛與凡夫就是一顆心的距離:覺了是佛,迷了是凡夫。覺迷之間往往就是對待「相」的真實功夫。



    過去世,歌利王有意為難,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忍辱仙人無絲毫怨恨,反而發心「將來成道,首渡歌利」。忍辱仙人即是釋迦牟尼佛,歌利王即為後來的憍陳如尊者。



    《金剛經》:「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說的就是這樁事。



    發心渡一個人,很不簡單;發心渡一個傷害自己的人,尤其可貴!

    為什麼佛如此慈悲?為什麼佛如此堪忍?



    因為佛真實明白:所有相都是因緣,沉溺、執著是以苦為樂,唯有接受了、承擔了、放下了,完全不為外相所惑,才是真正的解脫、自在,這也是所謂的「即相離相」!



    簡單來說,「我」就是「清淨」。想要得到清淨,就要避免染污,悲是染污、喜也是染污,有了起心動念就可能受到染污。



    如何出淤泥而不染?就是不被境所迷,不被相所惑。

    如何對境不迷、對相不惑?就是「深信因果」,就是「隨順諸緣」。

    明白了因果,圓滿了緣分,每一樁事都清楚明白,就能一絲不掛,就是清淨,即見如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回覆 引用 TOP

[隱藏]
《金剛經》法句探索 12(終)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修行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放下」。

    放得下,是真修行;放不下,再精進都是自欺欺人。



    有所欲、有所為,不管最後是否如願,緣足了就聚,緣滅了就散,所有的結果都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都不是真實,也不會長久。



    秦始皇一統中國,自號「始皇帝」,企圖讓他的皇圖霸業綿延千秋萬世。為求長生,指派徐福跨海求靈藥。



    有一對師兄弟雲遊參學,途中經過一道水深逾膝的溪流,有一個女子煩惱無法渡河,於是師兄就揹起女子渡河,到了對岸再把女子放下。師兄若無其事的繼續參學,師弟心中惱恨師兄竟然不知規避女色,邊走邊懊惱。



    有二位商人躲避惡人的追殺,幸得一位老和尚掩護,才能化險為夷。二位商人感激老和尚的救命之恩,所以設宴款待老和尚,老和尚依約前來,商人才驚覺桌上竟擺著著酒、肉。二位商人臉上滿是慚愧,老和尚卻不為所動的吃完了桌上的菜餚。



    秦始皇曾是中國第一人,現在去哪了?用心計較的帝國大業真的千秋萬世了嗎?世上可有長生不老的靈藥?或者,有誰聽過萬載不朽的血肉之軀?秦始皇不願放下,可是他做得了主嗎?



    師兄幫助女子,沒有分別也不求回報,揹起放下繼續參學,多麼自在!師弟苦守戒律,執著條條文文,結果記得愈熟綁得愈苦,師兄從未記掛女子,師弟的心裡卻還一直揹著女子。



    老和尚不簡單!如果他看到酒肉就止箸不食,就會讓肯報恩、知慚愧的二位商人蒙上揮之難去的陰影,更可能讓與會眾人對於信佛、學佛望而卻步。老和尚自在隨喜,與人方便,這是真正的修為,能到這般境界就是他放下了自我,念念皆為慈悲護眾生。



    這三件故事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放下是自在,不放下或放不下是苦惱。」



◎ 要放下什麼?

    放下惡。諸惡莫作,惡人終有惡事磨。



    放下善。眾善奉行,不生驕矜、貪愛。



    放下善惡。善善惡惡,無非因果,掛著掛著,久掛成礙。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如是因,如是果,多個念頭,都是煩惱。



◎ 要如何放下?



    「做該做的,受該受的。」



    該做的就是「利益大眾」!念念大眾,念念無我,念念是善-常存善念,無我布施,吉無不利。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受災受福,絕非偶然!謹以真誠的心念:懺悔前業,立誓不蹈覆轍;感恩享福,廣造更多福田。



    做該做的,立功。

    受該受的,消業。



二者並行,佛果必成。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回覆 引用 TOP

藥師經淺論-01 從三寶佛談起



「三寶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



    釋迦牟尼佛為示現於娑婆世界的覺者,其位居中。

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與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分居二側。



   常謂:阿彌陀佛代表「度亡法門」,藥師佛代表「延生法門」,所以超度先亡要誦阿彌陀佛,祈願健康要誦藥師佛。



   如此分生別死真是佛的本意?

   佛教化大眾的是超脫生死啊!



   釋尊開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希望大眾不要以假為真、沉淪欲樂,否則輪迴難已,無異以毒為藥。可惜沒有幾人懂得世間真相,只得直揭一個更美好的所在,讓迷迷眾生能夠堅心「出離」。往生極樂並非為了享樂,而是「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所以往生極樂的意義除了求得解脫,更是為了普度眾生。



   佛佛道同,東方淨琉璃世界同樣殊勝。真心奉持藥師佛確實能延生利命,擁有健康的身心不為別的,就是讓善心大眾有更充沛的利眾資糧。所以什麼樣的人能夠和藥師佛相應?就是真心度眾的人。



   「三寶佛」皆有引領眾生轉迷為悟的慈悲證量。跟隨哪一尊佛學習各有因緣,卻無分別:發願往生極樂是為了出離世間,恢復自己的清淨無染,讓自己有更大的能力利益大眾;誠心奉持藥師佛,求得現世的平安喜樂,也是為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眾生。



   「真心度眾,沒有分別」-就是佛的教化,也是契入三萬六千法門的根本信念。

回覆 引用 TOP

藥師經淺論-02 藥師佛與娑婆世界的因緣




    一切法皆有因緣。



    藥師佛與娑婆世界的因緣始於 文殊菩薩的一問:「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消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一、有益「業障消除」。

     修行一大考驗就是「業障」,業障不消,難以順遂。這個道理很簡單,你打算買機票飛到國外,債主知道了哪有不阻攔的事,否則你海闊天空了,他的債卻難以追討,自然要千方百計干擾成行。所以先把前債清了,順利登機的可能性勢將大幅提高。



二、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

    佛的法運可分三期:正法、像法、末法。大抵而言,正法時期的大眾根基最佳,世風淳善,所以最易成就;像法時期染汙漸重,成就日趨不易;今日已屬末法,世道衰微,邪說充斥,加上大眾多為貪嗔癡所惑,想要成就難如大海撈針。



    世尊為了「利樂『像法』諸有情」開示「藥師法門」,能夠適用於「末法」眾生嗎?



    「絕對可以!」



    「世尊開示皆為正法,正法法門百百種,緣遇或有不同,條條皆是正路。」



    能夠認識「藥師法門」更是福報深厚。



   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惟除一生所繫菩薩。阿難。人身難得。於三寶中信敬尊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復難於是。阿難。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而廣說者。劫可速盡。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節錄重點為四:



一、至心受持,不生疑惑,不墮惡趣。

二、如實信解者,堪為一生所繫菩薩。

三、人身難得,信敬尊重三寶亦為難得,聞藥師佛名號更是難得。

四、藥師佛無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



    修行道上能夠「行不退轉」、「不墮惡趣」,又有「藥師佛慈悲庇護」,這是多麼好的機緣哪。



    又如偈言:「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世尊慈悲,介紹一個這麼好的修行途徑給有情眾生,如果不好好把握,實在是太可惜了!

回覆 引用 TOP

藥師經淺論-03 藥師法門的殊勝 (1)




藥師法門的殊勝正是: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呪。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



其一、「藥師本願」。



     願,是修行者對自己的期許,也是對大眾的愛護。有願才能行,願有多高,成就才能有多大。藥師佛行菩薩道時,為了利眾發下十二大願: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曜。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眾生成佛願」



佛為了堅定大眾修行的信心,示現福德莊嚴之相。

佛不是主宰一切的「神」,眾生與佛本質平等,差別只在於迷、悟之間。

佛的教化不是你信我,我給你一切;而是你信我、跟我學,慢慢你也能成佛。

佛是成就圓滿的眾生,成就自己之後,努力幫助其他眾生修成下一個佛。



「迷為眾生覺為佛,不執不妄真快活。悟後依舊阿彌陀,舊佛只為度新佛。」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破暗開曉願」



佛現清淨光明相,一則堅定修行者的道心,再則給予幽冥眾生重見光明的機會。

能度的盡心度,難度的設法度,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怨親平等、普度眾生,這是真正的大大慈悲。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利眾無盡願」



修行的成就:「減一分無明,增一分智慧」。

佛的圓滿智慧即是:一、成己-看清真相,不為表相所惑。二、化他-真誠利眾,幫助眾生轉迷為悟。

真正的「受用無盡」、「無所乏少」不是無止盡的填滿欲望,而是理解欲望也是因緣,得失有時,一味追求無異作繭自縛。明白真相就不再執著,得到了好好珍惜,失去了隨順釋懷,這便是真正的無盡受用!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導入大乘願」



「菩提」、「大乘」是學佛人都聽過的詞語,歷來多有大德闡釋提說,以最簡單的方式來說就是「真誠無私,自助助他」。

藥師佛知道行念不正將致修行難以圓滿,甚至為了一瞬的偏差或懈怠,害得前功盡棄,由邪入惡,一墮難起。所以發願引導修習各種法門的眾生堅定「真誠無私,自助助他」的正念,不論遲速必有所成!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得戒清淨願」



「不以規矩,難成方圓」。「戒」就是規矩,因戒得「定」,因定生「慧」,所以知戒、守戒、持戒是修行得力的基礎。

「三聚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意指: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利益眾生。藥師佛協助大眾堅固修行的根基,唯有根本實在,才能開花結果。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瘂。攣躄背僂。白癩癲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諸根完具願」



健康是一切事業的基礎。種種病苦有種種業因,都是障礙精進的煩惱,藥師佛何等慈悲,發此宏願拔除眾生之大患,成就更多的未來佛!



有人心想:信了藥師佛是不是就能馬上無病無痛?如果病痛依舊,那佛的願力根本不值得相信!



如果有如此想法,肯定很難與佛相應,因為這不是真信佛!



真信佛就是深信因果,身心遭遇病痛,一定真誠懺悔,報盡業銷,坦然自在。反之,信佛只是妄求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全然不明事理,這樣怎麼對呢?



比如說:某甲常常頭痛,係因過去世傷害眾生,而遭業主菩薩討報。如果只說了一句「我信藥師佛」就要抹去所造惡業,這樣合理嗎?如果您是那位被害的業主菩薩,能夠服氣嗎?如是因,如是果。圓滿如佛尚且昧不得因果,豈會幫助凡夫規因避果呢?



相信藥師佛的教法,就是真誠懺悔、真誠負責,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終能等到報盡福生的一刻。



生理的缺陷可以看作提醒精進的自警,不管過去世如何作為,一定要把握今得人身的可貴,那麼缺陷不再是限制,反倒成為增上的遇緣。心能通了,就無礙了,一片坦然即是無上淨土!





從藥師佛的第一願到第六願,可以看出藥師佛對眾生的慈悲、祝福與教化,如能用心體悟其中真義,並且老實契入生活,所得利益確實不可思議。




回覆 引用 TOP

藥師經淺論-04 藥師法門的殊勝 (2)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除病安樂願」



    人的可貴就在於有人身,可以好好修行。

    人的可嘆也在於有人身,百穢集聚,苦不堪言,道心難持。身心安樂是求道的極大助緣,所以修行的第一樁事就是保持健康,才能圓滿一切事業。如何維持健康?就是──「明白因果」:



喜歡運動,則身強體健;熬夜作樂,則臟腑俱損。

飲食清淡,身體負擔少;魚肉葷膩,消化大不易。



    最好是「學佛」。



行住坐臥皆有節制,身體自然健康。

安住當下少欲少求,心情自在爽朗。



    此即藥師大願的真實慈悲!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轉女成男願」



    經上常聞「轉女成男」,若干大眾據以攻擊「佛祖重男輕女」、「佛祖是大男人主義者」……。佛不執相,豈有男女分別心,有轉女成男的說法,確實是根據世間因緣的狀況來說的。



    女性會有月事、懷孕等的生理狀況,加上心思較為細膩,相對易有對立、分別的心理煩惱。由是觀之,女性在修行路上確實比男性辛苦許多,這也是「轉女成男」的主要原因。



    不容否認有些女性不以月事、懷孕為苦,心性正大開朗,此為「女中丈夫」,雖為女身,實則真丈夫!反之,有些男性縱情聲色,心多奸宄,雖得男身又有何用。



    又如地藏王菩薩前身為婆羅門女、光目女,《法華經》記龍女八歲成佛,可知男女之別或有遇緣的差異,卻非成就的必然分野。



    明白佛心就不會拘執男女之相,而能放下一切分別、執著,真心求上增進。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羂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回邪歸正願」



    魔與外道,迷惑人心,毀壞正法,令人痛惋。

    佛是真慈悲,慈悲沒有敵人。以佛眼觀,魔與外道佛性不減,引入正見,回邪歸正,多一佛弟子,少一魔徒孫,這是真正的圓滿。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縛錄鞭撻。繫閉牢獄。或當刑戮。及餘無量災難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免難消災願」



信佛、學佛真能免除牢獄之災?

能,信佛、學佛必然深信因果。

    未造業知畏因,必然斷一切惡,豈會輕蹈法網?已造業知受果,甘受諸報並造諸善,雖處悲愁煎逼,亦能坦然甘願。有些大眾造下惡業,以為只要相信特定宗教、門派就能免罪少罰,這是不當的僥倖心態,也錯解了信仰的真義,可謂愚頑至極,令人悲嘆。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飢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飲食飽足願」



    「先顧腹肚,才顧佛祖」這句話說得實際。多數人在衣食中打轉,忽悠過了一生,白白浪費人身修行的寶貴機會。藥師佛慈悲,為眾生發下飲食飽足願,協助眾生生活無虞,利益學佛修行。



    食衣住行,為維持生活的基本。生活顧不好,求道修行將是更為艱險的長路;生活不匱乏,就有更多的心力精進提升,可知生活是修行得力與否的關鍵之一。



    兼顧生活與修行是最佳的平衡點: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往往也看不到佛在哪裡?自己在哪裡?一味追求佳餚美食,慢慢增長貪心,日久必然一身染汙,恐將造下甚深罪業。



    「甘心嚼菜根,知足就是福」-不讓飢寒成為修行的障礙,不讓貪欲蒙蔽本性的清淨,修行即生活,生活即修行,其中便有無窮智慧。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蝱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翫。皆令滿足。



「妙衣莊嚴願」



    修行路上有著許多風景,不能確定會遇上多少障礙,可以確定的是生活會愈來愈好。為什麼修行能讓生活變好?因為修福修慧得來的。



    藥師佛發願滿足眾生衣食無缺、妙衣莊嚴、育樂具足,並非憑空虛言,而是教化眾生「種福得福,修慧得慧」,堅持修行必然有所受用,真正受用了就能堅定信心持續精進。



    如何引領眾生修行?就是修出成果給眾生看。你修得神清氣爽,你修得無煩無惱,你修得自在愉快,誰看了都會願意跟的!



    藥師佛告訴我們:好好修,一切皆令滿足。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等到真的有了成果,不只成就了自己,同時也成了別人學習的模範,這也是一種「自化化他」。



    修行者應當曉得福是修來的,也該明白福會隨貪去,所以絕不會貪愛福報。受用福報的同時,他的希望是能與眾生分享,能給眾生作一個實例。



    身在福中不貪福,知福惜福再造福--此即藥師佛滿眾生願的真義。



    藥師法門的殊勝可由十二大願深刻體現,十二大願的內蘊就是:身心如意。衣食無缺。回邪歸正。深信因果。持戒修行。利眾成佛。



    只要老實修行,認真度眾,就能與藥師佛相應,得到不可思議的大成就。

回覆 引用 TOP

[隱藏]
藥師經淺論-05 藥師法門的殊勝 (3)




    藥師法門的殊勝:

一、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



二、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呪

    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

宮毘羅大將     伐折羅大將     迷企羅大將

安底羅大將     頞儞羅大將     珊底羅大將

因達羅大將     波夷羅大將     摩虎羅大將

真達羅大將     招杜羅大將     毘羯羅大將



    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國邑。空閑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總共八萬四千藥叉,在村城國邑、空閑林中,時時處處衛護恭敬供養《藥師經》的大眾,可謂殊勝至極。



◎ 藥叉大將是何方神聖

    什麼是「藥叉」?就是常常聽到的「夜叉」,據說「能吃鬼」,動作輕捷、身體勇健,一般聽聞夜叉,莫不聞之喪膽,哪裡想到祂會護持眾生!



    人不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很多事物未必見聞,可是確實存在。法界眾生,難以盡數,又如人有正有邪,各界亦然,正者護持正法,邪者障礙正法。



    如何分別正邪?不可以「外相」看。即如《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不可以「神通」論。佛菩薩有神通,鬼神、修羅亦有神通,溺於神通將為神通所惑。



    最直截的方法就是「觀其心」:正道眾生一心「利益大眾」,邪道眾生只為「利益自己」。如何驗證正邪?觀察所言所行是否「依教奉行」?是否「合乎經典」?



    常言:「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只要依佛經教,專心修行,必有龍天護法隨時衛護,直至共成無上佛果。



◎ 藥叉大將的護持因由



    藥叉大將為何發心護持藥師法門?因為藥師佛的慈悲,讓藥叉眷屬「無有惡趣之怖」。這給我們什麼啟示?縱使神通廣大,如果不能徹底解脫,不免落入輪迴。一旦正念稍失,甚至墮落餓鬼、畜生、地獄,要再翻身恐怕遙遙難期。



    人身難得: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大眾當珍惜身而為人的善緣,感戴龍天衛護,一心深入經典,老實修佛行佛,如此方能不枉此生。



◎ 藥叉大將之「五色縷滿願法」

一、準備:紅、黃、藍、白、黑棉線各7縷,線長49公分。



二、念誦:

  1.念誦《藥師經》1部。

  2.念誦「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108遍。

  3.念誦「十二藥叉大將名號」各7遍。



三、製五色縷:

  1.口中念誦十二藥叉大將名號。

2.同時,取五色棉線各1根合在一起,搓成一縷。

  3.將搓好的7縷五綵線合在一起再搓,即成可以打結的五色縷。



四、打結:

    1.念誦宮毗羅大將108遍,然後在五色縷打一個結。

    2.依次念誦下一位藥叉大將名號108遍,誦後打結。

    3.12結打完後,再念7遍十二藥叉大將名號,將五色縷兩頭連起來打個活結。



五、祈願:

  將打好結放回供桌前,合掌講明此次修法要許的願,祈請十二藥叉護持能圓滿成功,此願成功後怎麼感恩三寶(如印經、放生、持齋戒、誦經持咒、佈施供養),滿願後一定要還願。



六、安放:

  將十二藥叉許願結放到紅包或用紙包起來,再把所求之事寫在紙上與藥叉結放在一起,放在佛堂或別人摸不到的乾淨的地方。所求之事成功後,一定要打開藥叉結。找個清淨地方燒掉。打結、解結時,不讓別人看到、知道。(本法參考吳信如居士和忠明法師傳法資料整理)



    藥叉大將慈悲,囑咐「五色縷滿願法」。此法雖非一解,眾說皆有感應,顯見相應的關鍵就是「真誠」:一分真誠有一分感應,十分真誠有十分感應。



    只要虔心皈依受持,如實依法修行,藥師佛與八萬四千藥叉護法時時衛護,自然順心如意,吉無不利。

回覆 引用 TOP

藥師經淺論-06 藥師法門的殊勝 (4)



藥師法門的殊勝:

一、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

二、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呪。

三、拔除一切業障。



    「業障」是修行成就的一大障礙。如果本性是一顆明珠,業障就是層層迷霧,掩蔽明珠的光采,累生累世就這樣矇著眼東撞西碰,了無終期。



    「業障」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造作的。本性迷了,毒就起了,整顆心被外境揪著轉,貪瞋痴慢疑全攪成一伙,結果事情不但沒有解決,反而造出更多問題!這些除之未盡、輾轉牽扯的負面能量就是業障。



    如何拔除一切業障?斷一切惡,修一切善。



    《藥師經》教我們怎麼斷惡:



   有諸眾生。不識善惡。唯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餘財物。



   若諸有情。雖於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尸羅。有雖不破尸羅。而破軌則。有於尸羅軌則。雖得不壞。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應於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



   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捨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設有不能捨諸惡行。修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捨家。趣於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



若諸有情。慳貪嫉妬。自讚毀他。當墮三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恒被鞭撻。飢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或得為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恒不自在。



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復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眾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恒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羂。破無明殼。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



若諸有情。好憙乖離。更相鬬訟。惱亂自他。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展轉常為不饒益事。互相謀害。告召山林樹塚等神。殺諸眾生。取其血肉。祭祀藥叉羅剎婆等。書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惡呪術而呪咀之。厭媚蠱道。呪起屍鬼。令斷彼命。及壞其身。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於自所受生於喜足。不相侵陵。互為饒益。



斷第一惡:慳吝。

    慳吝起於貪欲過盛,所以放不下;放不下便生愚痴、執著,貪執不去,難有成就。

    「六度波羅蜜」以「布施」為首,布施可得:為人拔苦,施樂予人的「慈悲心」、無人我、彼此之分的「平等心」、不貪不執的「清淨心」,捨盡了一切貪愛、分別、執著,也就捨去了煩惱、迷惑,此即轉迷為悟,也是真正的無上功德。



斷第二惡:邪知見。

    知見不正,所行必邪。

    時有所聞:商人為了牟利,製造黑心商品;工作為了升遷,設計陷害同僚。大肆宰殺生靈,因為花錢是大爺;詐騙他人財物,自豪無本生意;散財役使鬼神,所行多為不善……種種劣跡讓人間苦上加苦,宛若活地獄!



    究其根柢就是知見不正,甚至妄以世智辯聰蒙昧自性、傷害人我,因而舊業未消、新業又造,如何得到善果?又怎能不落三塗!



    藥師佛教導大眾:興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惱恨心,各各歡悅。



    怎麼做?就是養成「深信因果」的正知見。世出世間,所行諸事,就像迴力鏢,擲出什麼就得到什麼回報,如是因,如是果,了了分明。簡而言之:



    行諸善而不執名聞,必成大器;

    為眾惡而不知懺悔,終落惡道。



斷第三惡:不良習性。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知錯不改,錯上加錯。

    知錯為什麼不改?因為「習性」。

    就像學生都知道要好好學習,才能得到好成績。可是心裡一旦存有「再打一小時遊戲還不遲」、「明天再好好學就好」、「反正大家也都不認真」的想法,那麼就算天資再聰穎,機緣再美好,結果肯定一無所成。





    謹以「三日歌」共勉:



一、《昨日歌》:

   昨日會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懊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二、《今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三、《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昨日不可回,明日不可期,唯有把握現時現刻,才有可能成就啊。更直截的方法就是學習 印光大師「時時念死」,大師開示:「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真有「生命呼吸間」的體悟,哪有功夫打閒差,又有什麼不良習性克服不了!



    布施捨貪、成正知見、去惡習性,三管齊下,必不造惡,亦為善本。

回覆 引用 TOP

藥師經淺論-07 藥師法門的殊勝 (5)



藥師法門的殊勝:



一、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

二、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呪。

三、拔除一切業障。

    (一)斷一切惡

(二)修一切善



    斷惡即成善:布施捨貪、成正知見、去惡習性,皆為善本。



不造惡因,可遠惡報。無惡報苦,身心安樂。

身安樂故,更造諸善。惡盡善滿,清淨自現。



《藥師經》又云:

若有四眾。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餘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於天上。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正。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於後不復更受女身。



    學佛的目的在解脫成佛,成佛的功德在利益眾生。



    成佛路上有著許許多多的障礙,即使修得再高的境界,只要稍有退轉或心念不正,恐怕前功盡棄,淪入魔道。尤其不出輪迴,難免隔陰之迷,有福報卻無智慧,反倒沉溺貪愛,誤了難得人身,更是教人唏噓!



    最保險的方式就是往生佛國,為什麼?

因為有最好的師友:諸佛菩薩。

因為有最好的環境:可遠諸不善。



    藥師佛慈悲,虔請八大菩薩接引未有把握往生極樂的「善男子善女人」至藥師淨土,不是淨土有高下之別,而是不忍眾生繼續迷途。如果淨土資糧不足,則庇護投生天人諸善趣。



    常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生,何其有幸得聞佛法:驚覺過往之不足,力修今生福與慧,發願追隨佛菩薩,自化化他利眾生。



但是!

如果下輩子連人都當不起呢?

或者,往生到一個不聞佛法的所在呢?

會不會,成佛大願隨著累世浮沉而煙消霧散!

每念及此,教人怎不驚心!教人如何不讚嘆藥師佛的慈悲!



《藥師經》:「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所謂「八分齋戒」分別是: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六、不眠坐華麗之床。

七、不著香華鬘、不香油塗身、不觀聽歌舞。

八、不非時食。



    第一戒至第五戒,保持意口身的清淨,亦即「五戒」。比較特別的是《五戒》所言是「不邪淫」,而《八分齋戒》為更進一步的「不淫」。「淫」為貪愛根、輪迴本,無法斷絕淫心,修行很難更上層樓。



    有人強自壓抑,藉由習慣成自然,不過能夠堅持到底的其實少之又少;最根本的方法是勤讀經典、親近善友,等到領受禪悅法喜,便覺淫欲之樂只是短暫,更會因為身軀衰老而索然乏趣;法喜充滿才是歷久彌深的真自在。兩相比較,無須強抑即能漸息淫心。



    第六、七戒,培養不貪、不執的正念。苦樂之報,皆有因緣,緣聚則來,緣盡則去。遭受苦報時,大眾恨不得趕快脫離種種苦惱,當然不會起貪執;嘗到樂果時,卻極易耽溺其中,甚至起了邪念,反而造作更多的惡因。



    怎麼做到不貪、不執?沒有別的,就是「深信因果」,此後受苦知懺悔,得樂知惜福,如是事過不留心,乃能真解脫。



    第八戒,長養清淨心。對於若干大眾而言,過午不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概念,因為日食三餐未必飽足,怎麼可能過午不食?事實證明過午不食的修行者不但沒餓扁,甚至比三餐加消夜的大食客更要健康、精神。



    食物提供了生活所需的能量,同時也留下代謝的廢物。能量消耗得愈快,就需要更多的食物,留在身體的廢物也就愈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病灶;反之,能量消耗少,所需食物就少,身體相對輕安愉快。



    能量怎麼耗盡的?胡思亂想、心猿意馬、妄言躁動、情緒不穩……念頭一起,就是一分消磨。如能心平如鏡,事來映影,事去影去,那麼少吃一些又何妨?我們知道虛雲大師一入定就是十天半月,期間滴水未沾、寸食未進,原因就是大師片刻不離清淨。



    常言「持齋」並非單指吃素,最重要的是保持內心的清淨。多了一分清淨,少了一分障礙;少了一分障礙,多了一分清淨,障礙與清淨相差就在一念之距,這也是煩惱化菩提的真義。



    清淨之道即如《金剛經》所言:「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用現在的話就是「面對、接受、處理、放下」,認真處理每一段因緣,好好隨順每一段因緣,緣聚緣散能無罣礙,就是「清淨」。



    修善就是消業:受苦者苦去甘來,得福者喜樂綿延。修一切善不只提升自己,亦能與藥師佛相應,正念不斷,善緣相續,現世可修善果,往生得去善處,善善相因,終成道果!

回覆 引用 TOP

藥師經淺論-09 除病安樂的藥師咒



  學習《藥師經》,可以消除病苦。

  學習《藥師經》,可以利益冥陽。

  學習《藥師經》,可以消除業障。

  學習《藥師經》,可以成就佛果。



  我們都知道《藥師經》的殊勝,可是現代生活忙茫盲,根本分身乏術,哪能擠出時間誦讀《藥師經》!



  藥師佛慈悲,那就持誦〈藥師咒〉吧。



南無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琉璃。鉢喇婆。喝囉闍也。怛陀揭多耶。阿囉訶帝。三藐三勃陀耶。怛姪他。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娑訶。



  《藥師經》明載持誦〈藥師咒〉可以得到莫大利益:

一、一切眾生病苦皆除,受安隱樂。

二、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

三、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

四、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



    〈藥師咒〉:有病除病,無病安樂,往生善趣,得至菩提。要能得到持誦的真實利益,最好能做到下面二件事。



第一、「了解藥師佛的本願」。

  〈藥師咒〉的譯義是:「皈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等正覺,即說咒曰:藥!藥!藥!普遍救度一切眾生,速速成就!」就是告訴大眾:相信藥師佛,學習藥師佛,好好幫助一切眾生。最直捷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當藥師佛,不管面臨什麼事,都想著藥師佛應當會怎麼做──凡是眾生,拔苦與樂,怨親平等,愛無分別。



第二、「堅持不懈怠的持誦」。

  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什麼處所,就是好好持誦〈藥師咒〉。持咒有助不生邪念,也可以培養定功。魔消道長,久必成就。



    有些人問:「哪一種版本的〈藥師咒〉才是最正確的讀音?」即如地藏菩薩在《大願地藏法音開示錄‧名相論》的開示:

靜慧法師問:阿彌陀佛之「彌」字,有念「泥」音者,是否錯了?若不更正,其後果如何?

地藏菩薩答:六字法名,皆係梵音,應重口授。惟在中國,形成普遍,只可隨風隨俗,順當地之通行音。誠心念之可也。若糾正音,不止此一字,敝意信何音者,即誦何音,實則音虛心真,能求於心,便為正音也。



    還有一個故事:一個老菩薩誠心專誦「唵嘛呢叭咪牛」,誦到屋宅內外金光閃閃,龍天護法齊力護持。一位出家師父讚嘆老菩薩的修為,同時提醒六字大明咒應該是「唵嘛呢叭咪吽」,結果一改之後竟然金光沒了,護法也不似既往,原來老菩薩罣礙「牛」、「吽」的讀音,反而失去了原有的誠心。



    出家師父這才發覺自己誤了老菩薩的修行,特意跑回致歉,表示「唵嘛呢叭咪牛」並沒有錯。於是老菩薩放下罣礙,繼續專修,金光愈誦愈亮,成就也愈來愈高。



    所以,修行在心不在口,一分誠敬就有一分成就。



    又有人問:「在廁所、臥房等特定時空可以持咒嗎?」其實,修行就是時時刻刻、就在行住坐臥,「心無罣礙,無有恐怖」,最好世俗雜念全部都拋空,就一句經咒誦到底。如果介意在廁所、床榻誦出聲來,那就默誌在心--心、咒、佛,相依相應,必有感通。



    生活就是修行,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所以適合的方法或有異同,即使行路不一,只要有堅心、有信心、有恆心,殊途終歸同道。



    持咒是為了提醒自己:保持身、口、意的清淨。沒有妄想,念念是佛,一心度眾,功夫由淺而深、由粗而細,直到心如明鏡:緣來就處理,緣去就放下,乾乾淨淨,沒有雜染,這就是修行的真實樂趣!




回覆 引用 TOP

藥師經淺論-10 如何與藥師佛相應




我們常見寺廟掛著一方牌匾,上頭寫著「有求必應」。



    有智慧的人認識了真實的道理,就懂得相信、奉行,因此多能成就。世間多數人的「信」來自於「應」,覺得沒有感應、沒有利益,就不願相信,白白浪費了可貴的人生。



    佛菩薩曉得眾生根性,於是因勢利導,明白指出與佛菩薩相應之法。《藥師經》載明:



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花。燒香塗香。作眾伎樂。供養形象。於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於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若於此經受持讀誦。或復為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花香塗香。末香燒香。花鬘瓔珞。旛蓋伎樂。而為供養。以五色綵。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餘無量百千天眾。皆詣其所。供養守護。



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復橫死。亦復不為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



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花。燒種種香。以種種幢旛。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新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樂歌讚。右遶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若復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或於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眾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為患。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師子。虎狼熊羆。毒蛇惡蠍。蜈蚣蚰蜒。蚊蝱等怖。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若他國侵擾。盜賊反亂。憶念恭敬彼如來者。亦皆解脫。



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餘天。惟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

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讚。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



若有病人。欲脫病苦。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應以飲食。及餘資具。隨力所辦。供養苾芻僧。晝夜六時。禮拜行道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讀誦此經。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燈。造彼如來形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一一燈量大如車輪。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造五色綵旛。長四十九搩手。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



若剎帝利灌頂王等。災難起時。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彼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諸繫閉。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隱。風雨順時穀稼成熟。一切有情無病歡樂。於其國中。無有暴惡。藥叉等神。惱有情者。一切惡相皆即隱沒。而剎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皆得增益。若帝后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釆女。百官黎庶。為病所苦。及餘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旛。然燈續明。放諸生命。散雜色華。燒眾名香。病得除愈。眾難解脫。



    佛不妄語。想求消除病苦,可;想求延年益壽,可;想求家庭和樂,可;想求事業順利,可;想求孝子賢孫,可;想求往生淨土,可。一切願求,皆可圓滿。



    怎麼求?就是「恭敬供養」。



    很多人說我也想恭敬供養,可是我沒有錢,也沒有時間,實在是有心無力!我們都聽過「貧女施燈」的故事:有一位名叫難陀的貧女,以乞到的一文錢買了一盞油燈,歡喜虔誠地供佛。後來,所有的供燈都滅了,唯獨難陀供的燈依舊光明, 佛陀隨即開示大眾:「這盞燈就是傾四海之水來澆,暴風來吹,也不能熄滅。因為這是發菩提心之人所施的燈。」



    又有一個「貧女變皇后」的故事:有一個貧女拿僅有的兩文錢布施,寺廟的住持知道之後,親自為她祝願。後來貧女成了皇后,特地布施萬千金銀,卻不見住持為她祝願。於是她問住持:「昔日兩文錢,大師親自祝願。今日萬千金,大師卻不祝願,為何如此?」住持淡然地說:「佛法不重財寶,重要的是真誠的善心。您之前布施兩文錢,心念純善殊勝,今日大施珍寶,卻存我慢心,因此我不親自為您祝願。」



    所以「恭敬供養」跟有沒有錢、有沒有閒未必完全相關,只要有「心」-真心、信心、誠心、善心、恆心-就是世出世間最殊勝的供養。



    佛法如此,世法亦然。現今社會混亂的原因就是教育辦不好。明明資訊流通、科技發達,為何會辦不好教育?因為大眾只重視知識的堆疊,卻完完全全把教育的根丟了-不相信老師。沒有「信」,怎麼有「誠」?如何能「敬」?不信、不誠、不敬,當然得不到絲毫利益。



    學佛,即以佛為師,真心相信老師,好好聽、好好學、好好做,自然會有好成就。



    印光大師有言:「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往往人就開悟,得大利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以「信」為香,薰修善性,一心學習佛法。

以「誠」為燈,點亮慈悲,帶給大眾光明。

以「敬」為水,無雜無染,平等無有分別。



    如此供養,必能與佛相應,滿足諸願,開啟智慧,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回覆 引用 TOP

[隱藏]
《地藏經》整理 01 前言





如果《金剛經》是成佛的根本與究竟。
那麼《地藏經》就是入佛的基本門檻。

    《地藏經》是什麼?就是佛門的「孝經」。全經講的就是「孝親尊師」,能夠做到孝親尊師才稱得上佛弟子,所以欲入佛境,就要先認識 地藏菩薩的大願與慈悲。

    有許多人對於《地藏經》抱持著敬而遠之的距離感,這真的很可惜,確實需要好好整理,端正視聽。

一、《地藏經》是誦給鬼聽的!
答:沒錯,鬼道恭聽《地藏經》,因為獲得不可思議的利益。此外,法界眾生也
  都可以恭聽、持誦,同樣殊勝非常。

二、《地藏經》會引鬼入門!
答:沒錯,《地藏經》會引來鬼道眾生親近正法,一起學習、一起成就,百利無
  害。沒有讀誦《地藏經》同樣也可能「撞鬼」,不過祂可能是來報仇,或者
  障礙。總之,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不管什麼時候,都可能遭遇鬼、精靈、
  魔王等非人眾生,與其恩怨糾纏,不如翻開《地藏經》-廣結善緣:報恩者
  增進法緣;報仇者,了結因果。

三、《地藏經》只能晚上讀!
答:佛說:「依經不依人。」經上沒有《地藏經》為「晚上限定」的記載,有的
  是:

   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讚歎是經,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剎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產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可思議經典,更為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

   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住處,有此經典及菩薩像,是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我常日夜以本神力,衛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消滅。

  總之,開經有益:心香通十方,法水暢法界,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誦讀之外,如能依法奉持,更是莫大利益,修行必有所成。

四、《地藏經》只能在廟裡讀!
答:同樣。開經有益。一開經,發誠心,諸佛菩薩、龍天護法皆來護持,在哪讀
  都是同樣殊勝!寺廟是不是正法,非凡眼識得,如果執著時、地,恐怕反而
誤入歧途,成了魔子魔孫,那就得不償失了。

    一念真誠,一分利益。能以真誠心,廣發度眾願,念念學地藏,何愁道不成。

回覆 引用 TOP



伸延閱讀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
 提示:支持鍵盤翻頁 ←左 右→ 發新話題發佈投票
請先登入
小貼士:
依家可以用“@”tag會員啦!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Uwants.com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Uwants.com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 2003- Uwants.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