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wants TV消閒生活手機討論遊戲地帶影視娛樂校園生活數碼科技寵物樂園學術文化體育世界購物廣場時事投資貼圖影片上班一族美容纖體戀愛婚姻汽車討論站務管理
發帖
註冊 登入/註冊
追帖 打印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



[隱藏]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7)




※  ※  ※  ※  ※  ※  ※



●高封翁(感應篇瀹注)



    揚州高某。初無子。販貨京口。寓中時聞安息香。一日壁中忽伸進一枝。公潛窺。見一少女獨坐。訪之主人。即其女也。問何以不字。曰擇難耳。數日。公於鄰中訪一以告。主人微嫌其貧。公曰。吾當借貲與之。是日即為作伐。贈數十金。歸夢神曰。汝本無子。今當賜汝。可名銓。踰年果生一子。後登第。仕至尚書。不起邪心。難矣。為之擇。更難。擇。難矣。捐貲助其營生。更難。仁人用心。固如此哉。





白話翻譯如下:



★高封翁(《感應篇瀹注》)

    揚州有一個姓高的人,原先沒有孩子。在京口經商時,借寓的旅店房間中常聞到一股安息香的味道。一天,墻壁上忽然伸進來一枝,他悄悄觀看,發現隔壁有一位獨身的少女。去向店主打聽,原來正是店主的女兒,就問為什麼還沒有出嫁?店主說:「很難找到合適的女婿。」幾天以後,高先生在周圍鄰居中打聽到一個合適的人,告訴了店主。店主覺得還可以,只是嫌他沒錢。高先生說:「我可以借錢給他。」當天就為他們做媒,並送了幾十兩銀子。高先生回到家裡以後,夢見天神對他說:「你命中本來沒有兒子,現在賜給你,就起名叫『銓』。」一年後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後來中了進士,一直做到尚書。



[按]見到美色不起邪心很難,為她尋找合適的女婿就更難。幫忙找到合適的女婿很難,出錢幫助他們獨立生活就更難。仁人君子持身處事的態度,就應該這樣!





●錢長者(懿行錄)

    毘陵錢某貲甲一郡。行善乏嗣。里有喻老。為勢家所逼。求貸於公。公不計券。如數給與。事平。喻挈妻女踵謝。夫人見女有姿色。欲翁娶之。喻氏甚喜。公曰。乘人之危。不仁。本欲行善。複雜愛欲於其閒。不智。急還之。是夕婦夢神曰。汝夫厚德。當賜汝貴子。踰年果生子。名天錫。年十八。鄉會連捷。經云。婬人婦女者。得絕嗣報。可以返觀而悟矣。



白話翻譯如下:



★錢長者(《懿行錄》)

    毗陵有一個人姓錢,富甲一方,樂善好施,但卻沒有孩子。鄉里有一戶姓喻的人,受到有權勢人家的逼迫,只好向他來借錢。錢先生沒讓他寫字據,就把錢如數給了他。事情平息後,喻某帶著妻子、女兒前來致謝。錢先生的夫人見到喻家女兒長得漂亮,就跟他們商量,想讓自己的丈夫娶她為妾,喻家也非常樂意。錢先生知道了說:「在別人困難的時候提出這樣的要求,這是不仁厚。本來是要行善,卻夾雜了自己的愛慾在其中,這是不明智。」趕緊把喻家的女兒送回。當天晚上,錢夫人夢見天神對她說:「你丈夫品德仁厚,將賜予你一個貴子。」一年後果然生了兒子,起名「天錫」,十八歲時,在鄉試、會試中接連告捷。



[按]佛經說:「淫人婦女者,得絕嗣報。」那麼持身不淫所得的善報,也就自然可以知道了。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8)




※  ※  ※  ※  ※  ※  ※



富翁某(迪吉錄)



    閩富人某。無子。多美妾。皆不育。時有官赴任。中道妻亡。行李告竭。女泣曰。母將腐矣。不若鬻我以葬。餘為行貲。父任滿贖可也。父曰。我止有汝。安忍為此。女曰。舍此無策。於是涕泣鬻之富人。得錢三百千。而富人不知也。見其幽閒貞靜。行止非常。約髮雖以素。略不示憂戚之容。問之不告。叩介紹者。乃知其詳。遂送還其父。父慮錢散無償。翁曰。不必償矣。又助路費二百千。未幾。正妻生二子。皆少年登第。馬公所買之妾。是鬻身葬父。富翁所買之妾。是鬻身葬母。若不遇此善人。無以為孝女勸。若不生此貴子。無以為義士勸。



白話翻譯如下:



★富翁某(《迪吉錄》)



    福建有位富翁,沒有兒子,娶了很多漂亮的姬妾,也都沒能生育。當時有位官員攜家眷赴任,途中妻子死了,帶的錢也花完了。女兒哭著說「母親的屍體都快腐爛了!不如把我賣了,將母親安葬,剩下的錢給你作路費,等你任期滿了再來贖我。」她的父親說:「我只有你這麼一個女兒,怎麼忍心把你賣了?」女兒說:「除此以外再沒有別的辦法了。」於是哭著把她通過介紹人賣給了這位富翁,得到三百貫錢。富翁並不清楚其中的緣故,他見這個女子端莊嫻靜,舉止不同常人,雖然用白帶扎著頭髮,卻並未流露出傷心的神情,問她情況也不說,就去問介紹人。知道詳情後,富翁就把她送還給她的父親。她的父親因為賣女兒的錢已經花掉,擔心沒辦法償還。富翁就讓他不必還了,還資助路費二百貫錢。不久,這位富翁的正妻生了兩個兒子,年紀很輕就都中了進士。



[按]前文馬封翁所買的妾,是賣身葬父。這位富翁所買的妾,是賣身葬母。若不是遇上這樣的善人,就不能勉勵孝女。若不是降生這樣的貴子,就不能勉勵義士。





●勸求壽者(共三則一法一戒一法戒)

    人之有精液也。如樹之有脂也。燈之有膏也。滋之則茂。竭之則枯。解脫要門云。修行之人。若數十年欲心不動。則精髓凝結漸成舍利。道書曰。欲念不生。則精氣發於三焦。榮華百脈。蘇子曰。傷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無如世人。婬欲關頭。至老不悟。當婬火動時。便起欲念。欲念起時。精氣益耗。精氣既耗。婬火愈動。互相引發。死亡立至。更有服餌熱藥。助火導婬。煎灼五臟。其禍尤慘。至於虧損陰德。削奪壽算。更不必言矣。有志長年者。豈可蹈此覆轍哉。



白話翻譯如下:



★勸求壽者

    人體有精液,就像樹有樹脂、燈有燈油,增多就會茂盛,喪失就會枯萎。《解脫要門》說:「修行人若幾十年沒有動過慾念,精髓就會凝結,逐漸成為舍利。」道家的書上說:「若能不動慾念,人體的三焦內就會產生精氣,使各處經脈得到滋養。」蘇東坡說:「損害身體的事情雖然不少,但好色者必定早死。」無奈世人在淫欲關頭,對於它的危害,到老都不能醒悟。每當淫火發動時就會產生慾念,慾念生起就會損耗精氣。精氣受到損耗,淫火就更旺盛。彼此互相引發,從而加速死亡。更有人服用壯陽的藥物,助發慾火,煎灼五臟,對身體的損害更為嚴重。至於因為淫欲而虧損陰德,被上天削減壽命,就更不必說了。有志於健康長壽的人,豈能繼續踏上這條自我覆滅之路!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19)




※  ※  ※  ※  ※  ※  ※



●范縣尹(迪吉錄)

    唐范某。精於曆數。自算來秋。壽祿俱盡。時欲就職江西。訪之日者。日者曰。君大限在來年七月矣。何以遠官為。范曰。某亦自知。但欲得微俸以嫁女耳。及之任。買得一婢。詰之姓張。父嘗為某堰官。乃故友也。歎曰。吾女不愁不嫁。擇一賢。先以女妝嫁焉。秩滿歸京。仍遇日者。見而駭之。問故。以直告。歎曰。子今福壽未可量也。後歷官數任而卒。人若康健時。常想死日。則何善不為。何惡不戒。惜乎。不念歸期耳。菩薩八念中。有一念死。其義深哉。



白話翻譯如下:

★范縣尹(《迪吉錄》)

    唐朝有一個姓范的人,精通歷數,他推算自己到了來年秋天,壽命和福祿都會結束。當時他接到了朝廷委派,要去江西任職,就拜訪了一位算命先生。那位先生對他說:「你明年七月壽命將盡,何必去這麼遠的地方做官?」范某說:「我也知道是這樣,不過還是想得到一點俸祿,為女兒置辦嫁妝。」范某上任以後,買了一個婢女,問到她的情況,知道她姓張,父親曾經在一個地方做官,是他從前的朋友。他為朋友家庭的遭遇而感嘆,說:「我的女兒不愁嫁不出去!」就為朋友的女兒找到一個不錯的女婿,用為自己女兒準備的嫁妝把她嫁了過去。范某任職期滿回到京城,又遇到那位算命先生。那人見到他非常吃驚,問他是什麼原因延長了壽命,他就把這件事說了一遍。那位先生感嘆說:「你現在的福壽難以限量。」後來范某做了好幾任官才去世。



[按]人若在健康時經常想想死的日期,那就沒有什麼善事不能去做,沒有什麼惡習不能戒除,只可惜很少有人考慮最後的歸期。佛經中所說的「菩薩八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入出息、念死,其中的含義很深啊!



【注】日者,古時根據星象和卜筮預測吉凶的人。





●王某(思仁目擊)

    崑山庠生子。王某。弱冠時。與一鄰女有約。往來不絕。其父時用夏楚。卒不戒。一日傷於胸。得嘔血證。百藥不效。畢姻甫三載。遂身故。其婦哀毀數年。亦卒。昔有宮人。多懷春疾。醫者曰。須敕數十少年藥之。帝如其言。閱月。宮人皆肥澤。拜帝謝恩。諸少年俯伏於後。枯瘠無復人狀。帝問是何物。對曰。此是藥渣。王某既自身為藥渣矣。又欲服藥。將焉用之。



白話翻譯如下:

★王某(思仁目擊)

    崑山有一個秀才的兒子王某,年輕時與一位鄰居家的女子私下相好,兩人往來頻繁。他父親多次責打他,卻還是改不了。一天他因為欲事過度,胸部受了內傷,得了吐血病,怎麼治都不見效,結婚剛三年就死了。他的妻子很傷心,幾年後也死去。



[按]以前在皇宮中,有很多宮女因為懷春得了病。醫生說:「需要派幾十個年輕男子擔當治病的藥物。」皇帝按醫生說的辦了。過了一個月,宮女們都變得健康豐潤,向皇帝禮敬謝恩。那些年輕男子也跪在後面,瘦得不成樣子。皇帝問他們是什麼人,醫生回答說:「這些都是藥渣。」王某自身已經成為藥渣,還要再服藥,又能有什麼用呢?



【注】本書作者周安士,名夢顏,又名思仁,自號懷西居士。此則事例是他親眼所見。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20)



※  ※  ※  ※  ※  ※  ※



王沈二公(感應篇集解)



    宋開禧初。簡州進士王行菴。弱而寡欲。其表弟沈某色力強壯。肆情花柳。王屢規之。不聽。一日沈自外歸。目擊其妻與人苟合。正欲取器擊之。手臂忽不能舉。浩歎而卒。時年三十一。丁卯冬。王偶患疾。設醮。道士拜疏。伏地良久。起云。查公壽算。止得五旬。以兩次不婬人女。延壽三紀。後果至八十有六。野草閒花。固宜永斷。即夫婦之際。亦當相敬如賓。唐薛昌緒。與妻會。必有禮容。先命女僕。通語再四。然後秉燭造室。高談雅論。茶果而退。或欲就宿。必請曰。昌緒以繼嗣事重。欲卜一嘉會。此雖近迂。然欲矯枉。必先過正。故錄之。以備韋弦。



白話翻譯如下:



★王沈二公(《感應篇集解》)

    南宋開禧(1205~1207)初年,簡州的進士王行庵,身體雖然虛弱,然而持身嚴謹,清心寡慾。他的表弟沈某,身體強壯,肆意於尋花問柳。王行庵屢次規勸他,可他還是不聽。一天,沈某從外面回來,看到自己的妻子與別的男人在一起苟合,想取利器擊殺二人,手臂卻忽然抬不起來,長嘆一聲死去,當時只有三十一歲。丁卯年(1207)冬天,王行庵得了病,請道士設醮祈福消災。道士向天神稟奏,俯伏在地上很長時間,起身說:「查您的壽命,原來只有五十歲。因為兩次不與別的女人發生私情,所以又延長了三十六年。」後來果然活到八十六歲。



[按]沾花惹草的行為,固然應當徹底杜絕。即使是夫婦之間,也應當彼此節制,相敬如賓。唐朝的薛昌緒,每次與妻子相會都有一定的禮儀,先讓女僕傳話多次,然後持著蠟燭到妻子房間,高談雅論,吃些茶點後返回自己的房間。若想與妻子同房,就會提前請求說:「我為了傳宗接代的大事,想和你確定一個相會的日期。」這麼做雖然有些迂腐,然而矯枉必先過正,因此收錄在這裡,希望成為讀者有益的借鑒。





●勸遇難者(共三則二法一戒)

    顛沛流離之際。完一婦女節。功必倍之。損一婦女節。過亦倍之。得失天淵。尤宜謹守。是在強為善而已矣。



白話翻譯如下:



★勸遇難者

    在動盪不安、顛沛流離的年代,能保全一個婦女的貞節,功德必然加倍。損害一個婦女的貞節,罪過也會加倍。一得一失有天淵之別,必須嚴格自律,勉力行善。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隱藏]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21)




※  ※  ※  ※  ※  ※  ※



汪一清(續筆乘)



嘉靖末。漳庠汪一清。遇亂被獲。見賊執一婦至。乃同學友妻也。竟認為妹。許其贖出。賊乃同閉一室。相對月餘。不起邪念。後得贖歸。友泣拜謝之。汪隨登第。達旦之義。再見汪君。古往今來。幾人彷彿。



白話翻譯如下:



★汪一清(《續筆乘》)

明朝嘉靖(1522~1566)末年,漳州的秀才汪一清,在動亂中被反賊抓住。當他看到反賊綁來的一位婦女正是某位學友的妻子時,就認成自己的妹妹,要求把她贖出,得到允許。反賊把他們兩個關押在一間房子裡,經過一個多月,汪一清沒有起過邪念。後來這位婦女被贖回,他的學友哭著向他禮拜表示感謝。不久之後,汪一清就中了進士。



[按]柳下惠坐懷不亂的美德,在汪一清身上再次見到。古往今來,曾有幾人能這樣呢?



【注】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柳下惠,有一次在城門過夜時偶然遇到一位無家的女子,當時天氣寒冷,柳下惠怕這位女子凍傷,就用衣服裹著她坐在自己懷裡,直到天明也沒有動過不好的念頭。魯國人聽說這件事後,知道他是一位操守嚴明的君子,沒有人對他的行為表示懷疑。





●張文啟(不可不可錄)

明末福建張文啟。與周某避寇山中。有少女先在。見二人。倉皇欲避。張曰。去必遇寇。吾等皆誠實人。決不相犯。中夜。周欲私之。張力阻得免。及旦。張惡周在。同之出山。知寇已退。速訪其家迎之。張後為黃姓者婿。奩具甚厚。觀之。即其女也。生二子。皆登第。周生業報。固自在後。惜乎未之知耳。



白話翻譯如下:

★張文啟(《不可不可錄》)

明朝末年,福建的張文啟與周某在山中躲避賊寇,來到一個隱蔽的地方,見已經有一個少女躲在裡面。少女見到他們二人進來非常驚慌,想躲到別處去。張文啟說:「你現在出去肯定會遇到賊寇,我們倆都是老實人,決不會侵犯你。」半夜裡,周某想占有這個少女,張文啟極力阻止才沒有發生。天亮以後,張文啟擔心周某再起歹意,就陪少女一起出山。等賊寇退走後,立即找到她的家人來接她回家。張文啟後來娶了一位姓黃人家的女兒,嫁妝很豐厚,見到自己的妻子時,才知道正是在山中一起避難的少女。後來生了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



[按]那位周某的報應肯定不久也會降臨,可惜沒有記載,無法了解詳情。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22)




※  ※  ※  ※  ※  ※  ※



池州舟子(池州人述)



康熙癸卯。池州大水。有人駕舟。救一少女。將污之。女仍入水。遇樹得生。踰年女嫁他村。合巹之明日。女見其舅。即前逼己之人。大恨。泣告送嫁者。遂自縊死。後女家與之構訟。其事始聞於人。



白話翻譯如下:



★池州舟子(池州人述)

清朝康熙癸卯年(1663),池州發大水。有人駕著船救起一名少女,想姦污她,這位女子只好又跳入水中,遇到一棵樹才得以生還。一年後,這位女子嫁到另一個村子,成婚的第二天,發現她的公公正是當年想強姦自己的人,心中十分悲憤,哭著告訴送嫁的人,就上吊死了。



[按]後來女子的娘家與婆家打官司,這件事才被人知道。





●勸醫士(共二則皆法)

婬欲關頭。他人破之難。醫家破之易。何則。人想病時。欲心自淡。今則所見無非病人。其易一也。人惟不知衛生。所以斲喪。今則精於調攝。其易二也。男女之體。本是革囊。滿盛惡露。只因薄皮所覆。瞞盡天下英雄。今既識得病源。不啻洞見肺腑。其易三也。勉之哉。



白話翻譯如下:



★勸醫士

淫欲衝動的念頭,別人難以克除,醫生卻很容易打消。為什麼呢?人們想到生病的時候,慾念自然變淡,而醫生每天所見的都是病人,這是其一。別人因為不懂得養生,所以才縱欲傷身,而醫生卻精通調攝保養之道,這是其二。男女的身體本來是一個皮囊,裡面裝的都是屎尿膿血,只因為被一層皮膚包著所以瞞盡天下英雄,而醫生看病首先要找到病源,無異於洞見人體的五臟六腑,這是其三。好自為之吧!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23)




※  ※  ※  ※  ※  ※  ※



聶從志(文昌寶訓)



    宋嘉祐閒。黃靖國為儀州判官。被攝至冥。主者曰。汝官儀州。曾知一美事乎。取簿示之乃醫者聶從志於某年月日。在華亭楊宅行醫。拒奔婦李氏。上帝敕其延壽三紀。三世登科。其後一一皆驗。禁止邪婬。鬼神便稱美事。則反此者可知矣。



白話翻譯如下:



★聶從志 (《文昌寶訓》)

    宋朝嘉祐年間 ( 1056~1063 ),黃靖國在儀州擔任判官,有次被帶到冥間。 冥間的官員問他:「你在儀州作官,當地發生了一件美事你知道嗎? 」拿出一個記錄簿給他看。 原來是醫生聶從志,在某年某月某日,到華亭的楊家行醫,拒絕與姓李的女子發生私情。



    上帝下令給他增加三十六年的壽命,讓他三世子孫都能考取功名。 後來都一一應驗。



[按]制止邪淫,鬼神便稱為美事。若行為與此相反,其後果也可想而知。





●陳醫師(感應篇廣疏)

    餘干陳某。嘗醫活一貧士。士感之。一日暮宿其家。值士他往。妻欲出陪。陳止之。婦曰。姑意也。陳曰。不可。婦低回良久。陳連曰。不可。不可。後幾不自持。遂取筆書曰。不可二字甚難。天明辭去。後陳之子應試。試官欲棄其文。忽聞連呼不可。細閱之。決意欲去。遂大聲曰。不可二字甚難。不得已。強錄之。及謁見。乃知其故。其子幾不中式。皆從乃父幾不自持來。



白話翻譯如下:



★陳醫師 (《感應篇廣疏》)

    余幹的陳醫師,曾經救活一個家境貧寒的讀書人,這個讀書人很感激他。 有一天傍晚,陳醫師到這家借宿,恰好讀書人出門了,讀書人的妻子想來陪他過夜,陳醫師予以拒絕。



    她說:「這是我婆婆的意思。 」陳醫師說:「不可。」婦人停留很久不願離去。 陳醫師連說:「不可不可。」後來幾乎不能自持,就拿出筆寫道:「不可二字甚難。 」天亮後陳醫師告辭離去。



    後來他的兒子參加科舉考試,考官想放棄他的文章,忽然聽到有聲音連說「不可」。 就又仔細讀了一遍,決定不予錄取。 那個聲音就大聲說:「不可二字甚難。」不得已,考官勉強錄取了他。



    等到放榜後,陳醫師的兒子前來拜見考官,才知道其中的原因。



[按]陳醫師的兒子幾乎沒有考中,也是因為他父親幾乎不能自持的緣故吧!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24)




※  ※  ※  ※  ※  ※  ※



勸商農工賈(共六則皆戒附豪僕)



商農工賈。當自念曰。吾等或靠經營。或靠手藝。披星戴月。冒暑衝寒。不過欲少積錙銖耳。人有妻女。我亦有妻女。人有姊妹。我亦有姊妹。他人若起惡念。我必切齒銜仇。我若稍有邪心。彼亦摩牙抱恨。現見某某為姦婬事。疾病死亡。官非破敗。甚至鬻女賣男。棄家蕩產。只為一念之差。以致如此。吾今早自覺悟。便當斷此邪心。見女之老者。當作母想。長者。當作姊想。少者。當作妹想。幼者。當作女想。不談閨閫之事。不看婬邪之書。兼之步步積陰功。時時行方便。則福壽自然日增。子孫自然榮茂。世閒便宜。孰過於此。



白話翻譯如下:



★勸商農工賈(附豪仆,共六則,皆戒)

  身爲商人、農民、工匠、店主,應當想到:我們靠著每天的經營,或是自己的手藝,披星戴月,不避寒暑,不過爲了掙點錢而已。他人有妻女,我也有妻女。他人有姐妹,我也有姐妹。他人若起惡念,我必切齒怨憤。我若稍有邪心,別人也會咬牙痛恨。親眼目睹有人犯下奸淫惡行,或是因病身亡,或被官府追查,家庭破敗,甚至賣兒賣女,傾家蕩産。只因一念之差,以致如此下場。我當盡早醒悟,斷除此種邪心。見到婦女時,年老的想成自己的母親,年長的想成自己的姐姐,年少的想成自己的妹妹,年幼的想成自己的女兒。不談閨房之事,不看淫邪之書。並且要步步積陰功,時時行方便。這樣自己的福壽自然天天增長,子孫自然興旺發達。世間上的便宜事,再也沒有比這更大的了!





●木商某(戒婬彙說)



嘉靖末。宜興節婦陳氏。有姿色。一木商見之。百端誘餌。知不可犯。乃夜擲木其家。聞官以盜。又賄胥吏窘辱。以冀其從。婦日夜禱玄壇。一夕夢神曰。已命黑虎矣。未幾。木客入山。有黑虎躍出。越數人而食之。此等惡人。投畀豺虎。固不足惜。獨惜其白髮高堂。紅顏少婦在千鄉萬里外。哭望天涯。骸櫬俱無著耳。客居之士。所當痛心而鏤骨矣。 



白話翻譯如下:



★木商某(《戒淫彙說》)

  明朝嘉靖(1522~1566)末年,宜興有一個貞節的寡婦陳氏,相貌美麗。一個木材商人見了,多方引誘,都被她嚴辭拒絕。這個商人就在晚上把木材扔到她家院子裏,然後到官府誣告她偷盜,又賄賂差役欺辱她,想以此迫使她屈從。陳氏日夜向畫像中身騎黑虎的玄壇元帥趙公明禱告,一天夢到神說:「我已經命令黑虎去懲罰他。」沒過幾天,木材商人進山時,有一只黑虎跳出,越過幾個人把他給吃了。



  [按]這種惡人被老虎吃掉,固然是罪有應得。只可惜他家中年老的父母、年輕的妻子,在萬里之外失聲悲哭,望斷天涯,卻連屍首也見不到。客居他鄉的遊子,應該對此感到痛心,時刻牢記不忘。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25)




※  ※  ※  ※  ※  ※  ※



王勤政(感應篇圖說)



滁陽王勤政。與一婦通。有偕奔之約。而虞其夫追及。未幾。夫為婦所制而死。王駭。奔江山縣。自謂可脫。飢投食店。業店者供二人食。王問故。曰。頃有被髮人隨汝。非二人乎。王知為怨鬼。詣郡自首。而伏辜焉。怨鬼既隨。不能自主。其自首也。怨鬼有以使之也。



白話翻譯如下:

★王勤政(《感應篇圖說》)

  滁陽有一個人叫王勤政,和一個婦女私通,兩人約好一起私奔,又擔心會被她丈夫發現。不久,這個婦女害死了她丈夫。王勤政很害怕,就跑到江山縣,以爲可以逃脫了。餓了就到一家飯館吃飯,店裏的人給他準備了兩份食物。王勤政感到很奇怪,就向店裏的人詢問。店裏的人說:「剛才有一個披著頭髮的人跟著你,不是兩個人嗎?」王勤政知道是死去的怨鬼,就到郡裏自首,認罪伏法了。



  [按]既然有怨鬼跟隨,自己就沒有辦法做主。王勤政前去自首,分明是受到怨鬼的驅使。





●麻村二人(不可不可錄)

麻村甲乙二人。居止不遠。甲戀一孀婦。其妻懷恨。乙使己妻挑之。遂通焉。積久。乙妻亦恨。一夕甲在孀婦家。渴而趨歸。至門首。忽聞乙與妻語。大怒。還至孀婦家。取斧而往。道經乙門。欲先婬其妻以報焉。乙妻亦怨夫之不歸也。姑從甲意。時乙在甲家。度甲將歸。私欲殺之。持斧立自門首。聞門內男子聲。急叩門。甲持斧躍出。乙持斧砍入。暗中大叫。鄰里執炬來勸。乙見姦夫即甲也。大驚。問甲曰。汝何處得斧。甲曰。本欲斷姦夫頭。因污汝妻。姑饒汝命。乙曰。吾何曾姦汝妻。甲指其斧曰。此非我廚下缺柄斧乎。乙語塞。眾皆曰。此天報也。譁然而散。婬人妻女。妻女人婬。與慶封之易內何異。



白話翻譯如下:

★ 麻村二人(《不可不可錄》)

  麻村有甲乙二人,兩家住得不遠。甲迷戀上一個寡婦,他的妻子對他非常怨恨。乙讓自己的妻子去挑唆,乘機與她私通。時間一長,乙的妻子也非常不滿。一天晚上,甲在寡婦家渴了,急著回家喝水,到了家門口,忽然聽到乙和自己妻子說話的聲音,心中大怒,就到寡婦家拿了一把斧子,準備把二人砍死。經過乙家門前時,想先奸淫乙的妻子來報復。乙的妻子怨恨丈夫不回家,也就順從了甲,與他苟合。當時乙在甲家,估計甲快要回來了,就想殺了甲,長期占有他的妻子,拿了一把斧子守在門前。忽然聽到自己家中有男人的聲音,急忙回家敲門。甲拿著斧子躍出,乙拿著斧子砍入,雙方在夜色裏大聲叫喊。鄰居們拿著火把,前來勸阻。乙看見奸夫是甲,非常吃驚,問甲說:「你從哪裏拿的斧子?」甲說:「我本想砍斷你這個奸夫的頭,但因爲我也汙辱了你的妻子,姑且饒了你的性命。」乙說:「我什麽時候奸淫過你的妻子?」甲指著乙拿的斧子說:「這不就是我家廚房裏那把缺柄的斧子嗎?」乙一時說不出話來。大家都說:「這是上天的報應啊!」一哄而散。



  [按]奸淫別人的妻女,自己的妻女也被別人奸淫。這與《左傳》中記載的慶封與他人互換妻妾,有什麽不同呢?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隱藏]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26)




※  ※  ※  ※  ※  ※  ※



戈阿己(目擊其審單)

康熙己酉。崑山戈阿己。婬一邱氏婦。時往焉。一日曰。我殺汝夫。何如。婦怒。止之。其夕竟操刀往。妻不覺。乘暗揮刃。適邱如廁。誤傷其女。邱聞之官。戈戮於市。姦人之妻。反惡其夫。只此一念。天網難逃。



白話翻譯如下:

★ 戈阿己(目擊其審單)

  康熙己酉年(1669),昆山有一個人叫戈阿己,與一個姓邱的人的妻子私通,兩人時常相會。一天戈阿己對她說:「我幹脆把你丈夫殺了,你覺得怎麽樣?」女人聽了很生氣,阻止他這麽幹。但當天晚上,戈阿己就拿著刀到邱氏家中,他的妻子也沒有察覺。戈阿己趁著天黑用刀砍去,恰好姓邱的人上廁所去了,結果誤傷了他的女兒。姓邱的人就告到官府,最後戈阿己被斬首示衆。



  [按]奸汙別人的妻子,又要殺掉她的丈夫。起了這樣的惡念,必然難逃上天的懲罰。





●南京工某(余成童時親聞)

康熙辛亥冬。南京有工某。僦居崑山。通於賣麵之妻。夫覺之。遷避一村。未幾。工亦遷至。一夕夫自外歸。潛聞私語。密自開門。取麵刀暗中斫之。正中其腦。連被捆榻下。夫以為死。叩鄰取火。火至並殺其妻。而姦夫已失所在矣。明日有人報曰。某處荻葦中有死人。血流遍體。但裹一濕棉被。冰結如膠。視之即工某也。相距里許。隔一大河。蓋裹被渡河。冰水入腦而死者。臨白刃。至痛也。渡冰河。至寒也。暴屍骸。至羞也。別妻子。至慘也。而皆於婬念致之。所以楞嚴經云。菩薩見欲。如避火坑。



白話翻譯如下:



★南京工某(余成童時親聞)

  康熙辛亥年(1671)冬天,有一個南京來的工匠租住在昆山,與一個賣麵人的妻子私通。她丈夫發覺後,就把家搬到另外一個村子。沒過多久,這個工匠也搬到那裏。一天晚上,賣麵人從外面回來,聽到工匠和自己妻子說話的聲音,就悄悄把門打開,在黑暗中用切麵的刀向工匠砍去,正好砍中他的頭部,把他連著被子捆在一起扔在床下。賣麵人以爲工匠已經死了,就去敲開鄰居家的門,取火照明,回來後把他的妻子也一併殺掉,可是那個工匠卻不見了。第二天有人向官府報告說:「某處蘆葦中有一個死人,血流遍體,沒有衣服,只裹著一條濕棉被,凍在了一起。」派人前去察看,正是那個工匠。死的地方與村莊相距一裏多遠,中間隔著一條大河,看來是裹著棉被渡河時,冰水湧入受傷的頭部而致死。



  [按]被利刃砍中,極爲疼痛。夜渡冰河,極爲寒冷。屍骸赤裸,極爲羞恥。訣別妻子兒女,極爲悲慘。這都是由一念淫心所招致。所以《楞嚴經》說:「菩薩見欲,如避火坑。」





●張甫(萬人目擊)

太倉張甫。素有婬掠之行。良家婦女。亦閒遭其污。後投郡城顯宦家。勢益橫。康熙壬戌秋。被害者羅其惡事。控於軍門。當事鞫得其實。拷掠備至。枷示閶門。限其絕命而後釋。余閶門目睹後。適梓人進此板書樣。故并刊之。



白話翻譯如下:

★張甫(萬人目擊)

  太倉的張甫,平時就有奸淫搶劫的惡行,良家婦女有時也被他奸汙。後來他投靠了郡城一個高官家,更加橫行霸道。康熙壬戌年(1682)秋天,受害者列出他做過的惡事,向提督控告他。官府經過審訊,查獲犯罪事實,將其嚴刑拷打,帶著枷鎖在阊門示衆,下令直到死了以後才把他放開。



  [按]我在阊門親眼目睹了這件事,回來後正好刻板工人拿來這塊板的書樣,所以便將此事一並刊入。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26)




※  ※  ※  ※  ※  ※  ※



●勸親狎妓童者(共二則皆戒)

妓女之流毒。甚矣哉。竭人精氣。耗人貨財。離人夫婦。樸者親之而婬蕩。智者戀之而昏迷。迎新送舊。藏垢納污。此亦天下之至穢者也。而俗士甘之。奇已。至於龍陽。尤屬多事。幸得為男矣。無可被污矣。乃於無可污之處。而必求其污之之道。豈非自尋煩惱耶。不知何人作俑。其習至今存也。潔白之士。宜並戒之。



白話翻譯如下:

★勸親狎妓童者 ( 共二則,皆戒 )

妓女對社會造成的毒害真是太大了!使人精氣枯竭,家財損耗,夫妻離異。樸實的人與之親近就會變得淫蕩,聰明的人對之愛戀就會變得癡迷。妓女迎新送舊,藏汙納垢,可以說是天下最污濁的了。可是世俗之人卻樂此不疲,真是太奇怪了!至於那些同性戀者寵愛男色,就更是多此一舉。有幸生為男人,不會被人所汙,卻在本來不會受汙的地方,非要想方設法被人所汙,豈不是自尋煩惱?不知是誰開的先例,以至今天還有這樣的惡習。潔身自愛的君子,應一併戒除。





●趙劉二子(都中競傳)

宛平民趙林。與劉方遠。飲妓家。妓之舊好王宗義至。劉毆之。立斃。聞於官。劉囑妓誣供趙殺。趙抵死。一日劉方宴客。客忽揪其髮。作趙聲罵曰。爾實殺人。嫁禍於我。我已訴陰司。攝汝輩矣。未幾。劉與娼俱死。楊邦父足不涉茶房酒肆。一日被友誘入妓館。遂至焚衣自責。較之趙劉。優劣何如。



白話翻譯如下:

★趙劉二子 ( 都中競傳 )

宛平人趙林,有一天陪同劉方遠在一個妓女家飲酒。 這個妓女過去的相好王宗義也來了,劉方遠與他鬥毆,將王宗義打死。官府知道後,劉方遠就讓這個妓女說是趙林殺的,結果趙林卻被處死。



    一天,劉方遠正在宴請賓客,客人忽然揪住他的頭髮,用趙林的口音罵道:「人是你殺的,竟然嫁禍于我。 我已經在陰間把你告了,閻王馬上就會來抓你們! 」不久,劉方遠和這個妓女都死了。



[按]北宋抗金忠臣楊邦乂,從不涉足茶館酒樓。 一天被朋友騙到妓院,他就把穿的衣服燒了以責備自己。與趙林、劉方遠相比,真有天淵之別!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28)



※  ※  ※  ※  ※  ※  ※



●張崇義(友人目擊)

    康熙辛亥。山西永寧州銀匠張崇義。比一頑童武根耳子。寢食與俱。一日張醉。先就枕。根耳子見鋪內有物。竟拉殺張。竊之而逃。時適五鼓。逃出東門。門尚未啟。次早獲之。擬斬立決。俊童在家。每彰閨醜。張生之變。猶屬意外耳。



白話翻譯如下:

★張崇義 ( 友人目擊 )

    康熙辛亥年(1671),山西永甯州的銀匠張崇義,和一個叫武根耳子的孌童搞同性戀,吃睡都在一起。



    一天,張崇義喝醉先睡了,根耳子看見鋪子裡有值錢的物品,就把張崇義打死,偷了東西逃走。當時正值五更,他逃到東門,城門還沒開。早晨將其抓獲,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按]家中有俊美的男童,往往與家裡的女眷釀成醜聞。 張崇義被孌童殺死,只是屬於意外事變。





●勸悔過(共三則各兼法戒)

邪婬之事。世人犯者甚多。雖一時不見惡報。然冥冥之中。有默消其福者。有陰奪其算者。有削去其科名者。有死於蛇虎。刀兵。官非水旱者。更有自身暫脫。而報於子孫。今世未償。而酬於來世者。譬如密羅之雀。處處無逃。亦如漏器之魚。漸漸就死。今人舉足動步。皆臨暗廁深坑。恬不知畏。一旦業報到來。手忙亂。如落湯螃蟹。嗟何及哉。普勸世人。早自覺知。生大恐怖。發大羞慚。起大勇猛。於佛菩薩前。一一懺悔。則罪從心起。還從心滅。積德既久。自可挽回。若欲超出三界。又當發菩薩誓願。願未來世。度盡一切眾生。所有婬業罪報。盡行救拔。使彼蓮華化生。不由胎獄。則不惟惡業消除。抑且獲福無量。故涅槃經云。譬如華。雖有千斤。終不能敵真金一兩。如恆河中。投一升鹽。水無鹹味。屠刀放下。還同不壞之身。水底回頭。便立菩提之岸。火急進步。時不待人。若智若愚。皆當自勉。



白話翻譯如下:

★勸悔過 (共三則,各兼法戒 )

    邪淫的過失,世人犯過的很多,雖然一時沒受到惡報,但在冥冥之中,有被削奪了福報,有被縮短了壽命,有被削去功名,有死于毒蛇、猛獸、戰爭、刑罰、水旱。



    還有的自己暫時逃脫,但子孫後代受到報應。有的今世沒有償還,便在來世酬報。就像落進羅網的鳥雀無處可逃,又像漏器中的魚兒漸漸臨死。



    今天人們舉足動步之間都在暗廁深坑的邊緣,卻安然處之,不知畏懼。 一旦業報到來,又手忙腳亂,如同落湯的螃蟹,然而此時後悔歎息又有什麼用呢!



    奉勸世人早日醒悟,生起大恐怖,萌發大羞慚,發起大勇猛,在佛菩薩前,一一懺悔。須知罪從心起,還從心滅,積德日久,自然可以挽回。



    若想超出三界,永脫輪回,就應發菩提心,立誓在未來世度盡一切眾生,將他們因淫欲罪業所受的惡報全部予以救拔,使其往生淨土,蓮花化生,不再投生母胎。



    這樣不僅消除自己的罪業,還會獲得無量福德。所以《涅槃經》說:「譬如氎花,雖有千斤,終不能敵真金一兩。如恒河中,投一升鹽,水無鹹味。」放下屠刀,便會得到與佛一樣的不壞之身。



苦海回頭,就能登上無上菩提的彼岸。 努力精進,時不待人。 若智若愚,都應自勉!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29)




※  ※  ※  ※  ※  ※  ※



    洪燾(迪吉錄)

明洪燾。文忠公次子也。一日如廁。被亡僕拉至陰府。見一貴人中坐。緋衣綠衣者。左右侍立。洪以前程為問。綠衣者出一冊於袖中。其字如蚊。己名下不能盡閱。後註云。合參知政事。以某日污室女某。降祕閣修撰。轉運副使。洪悚然淚下。綠衣者曰。但力行善事。猶可挽回。既蘇。已死三日。遂勇於為善。後公以祕撰兩浙漕召。甚恐。竟無恙。以上壽終。官至端明殿學士。最易犯者。莫如媵婢。豈知折福乃爾哉。慎之慎之。



白話翻譯如下:

★洪燾 (《迪吉錄》)

    明朝的洪燾,是文忠公的次子。 一天上廁所時,被死去的僕人拉到陰府,看見一位官員坐在中間,左右站著緋衣和綠衣的侍者。



    洪燾問起自己的前程,綠衣侍者從衣袖中拿出一本手冊,上面的字很小,自己的名下的內容看不全,最後一行寫著:「本應擔任參知政事,但因為在某日姦污了家中的婢女,降為秘閣修撰、轉運副使。 」洪燾呆呆地流下眼淚。



    綠衣侍者說:「只要你努力行善,事情還是可以有所挽回。」洪燾蘇醒時,已經死了三天,從此就力行善事。後來他果然被委任秘閣修撰、兩浙漕運,心中非常擔心,但也沒發生什麼事。後來他年享高夀,一直做到端明殿學士。



[按]最容易侵犯的,就是家中的婢女,誰知竟也如此折福。慎之慎之!





●田某(不可不可錄)

明季田某。豐姿俊雅。婦人往往奔之。田心知其非而不能戒。讀書於南山寺。見神人白日告之曰。汝有大福。因花柳多情。削去殆盡。若自今改過。猶不失為進士御史。田急猛省懺悔。其爵果如神言。解脫要門云。若懺悔婬業。須觀女根。如毒蛇口。其罪自滅。犯婬戒者。不可不知。



白話翻譯如下:

★田某 (《不可不可錄》)

明朝末年有個姓田的人,儀容俊雅,女人常主動與他發生私情。他雖然知道這樣做不對,卻還是不能戒除。一次他住在南山寺讀書時,白天見到一位神仙對他說:「你是個有大福的人,但因為男女私情,已經快被削盡了。若能從今以後痛改前非,還可以當上進士、禦史。」田某忽然醒悟過來,痛自改悔,後來的官位果然和神仙說的一樣。



[按]《解脫要門》上說:「若懺悔淫業,須觀女根,如毒蛇口,其罪自滅。 」已經觸犯淫戒的人,不可不知。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30)



※  ※  ※  ※  ※  ※  ※



項夢原(知非集)

北直項夢原。原名德棻。夢己中辛卯鄉科。以污兩少婢削去。遂誓戒邪婬。力行善事。刻金剛經。歲施之。後夢至一所。見黃紙第八名為項姓。中一字模糊。下為原字。因易名夢原。壬子鄉試。中二十九名。己未會試。中第二名。心甚疑之。及殿試。二甲第五。方悟合鼎甲之數。恰是第八。而榜紙實黃也。後官至副憲。戒婬善矣。並流通內典。善之善者也。奚但滅罪哉。



白話翻譯如下:

★項夢原 (《知非集》)

北直的項夢原,原名項德棻。一次他夢見自己本應在癸卯年鄉試中舉,因姦污了兩個婢女而被削去。於是他就立誓戒除邪淫,力行善事,並刻印《金剛經》每年贈送。



後來又夢見到了一個地方,看到黃紙上第八名姓項,中間一個字很模糊,第三個字為「原」,因此他改名為「夢原」。



九年後,他參加壬子年鄉試,中了二十九名。又過了七年,參加己未年會試,他中了第二名。因為兩次都與夢境不符,心裡很是疑慮。等到殿試時,他是二甲的第五名,這才明白夢裡的第八是怎麼回事。



原來殿試一甲有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他是二甲的第五,加上三鼎甲,正好是第八名,而且榜紙正是黃的。 後來他的官職做到副憲。



[按]能夠立誓戒淫,非常正確。又能流通佛經,更是殊勝的善行。豈止能夠滅罪,更能增長福德智慧!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隱藏]
安士全書-欲海回狂-法戒錄(31)



※  ※  ※  ※  ※  ※  ※



    勸犯根本重罪者(共三則皆戒)

華嚴經云。邪婬之罪。能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得不如意眷屬。罪福報應經云。婬人婦女者。死入地獄。男抱銅柱。女臥鐵床。從地獄出。常生下處。墮雞鴨中。雖然。此猶泛言婬業也。若乃至親尊長。僧尼淨眾。而有烝穢染污。則名根本重罪。死墮無閒地獄。屠割燒磨。無暫停息。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復壞。更寄他方。具如經說。言之可畏。若世人不知。曾犯此罪。或雖無其事。而有其心。亦名為犯。須知此人三寸氣斷。必墮無閒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宜乘康健之時。於三寶前。苦切懺悔。誓度十方一切眾生。使彼皆出三界。我然後方成正覺。則雖有定業。自然消除。昔阿闍世王。犯大逆罪。以懺悔懇切故。在地獄中。不過如世間牢獄五百日苦。足見懺悔功德。不可思議。倘然一日因循。難免長劫苦楚。





白話翻譯如下:

★勸犯根本重罪者(共三則,皆戒)

《華嚴經》說:「犯下邪淫的罪業,能使眾生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 若從惡道出來再次轉生為人,還會受到兩種果報:一是自己的妻子不忠實,二是自己的親屬不如意。 」



    《罪福報應經》說:「姦淫他人的妻女,死後將墮入地獄,男的抱著燒紅的銅柱,女的臥在熾熱的鐵床上。從地獄出來以後,還要長期投生在卑賤的種群之中,成為雞鴨等動物。 ”



    這還只是就一般的淫業而言。如果是對至親尊長,以及清淨持戒的僧尼,犯有亂倫和玷污的惡行,則稱為根本重罪,死後將直接墮入無間地獄,忍受屠割燒磨的酷刑,沒有片刻停息。當原有的世界毀壞後,就要轉到其他世界的地獄。這個世界若再毀壞,就又接著轉到別的世界,繼續在地獄中受罪。



    佛經中對此有詳細敘述,令人不寒而慄。若世人不知道果報的嚴重性,犯下了這種罪孽,或者雖然行為上沒有發生,但心中已有惡念,這也同樣是犯戒。



    必須明白,這樣的人一旦斷氣,必然墮入無間地獄,經歷千萬億劫,依然不知何時候才能脫離。一定要趁身體健康的時候,在三寶前痛切懺悔,發誓普度十方一切眾生,使他們都能出離三界,然後我再成佛。這樣即使有必受報應的罪業,也會自然消除。從前阿闍世王曾犯下殺父的罪行,因為他懇切懺悔,所以在地獄中受的苦,不過像在世間牢獄中被監禁了五百天。



    (詳見《菩薩本行經》)由此可見懺悔功德不可思議。 如果因循懈怠,就難免要在長劫之中備受痛苦了。



   ※  ※  ※  ※  ※  ※  ※

回覆 引用 TOP



伸延閱讀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
 提示:支持鍵盤翻頁 ←左 右→ 發新話題發佈投票
請先登入
小貼士:
依家可以用“@”tag會員啦!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Uwants.com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Uwants.com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 2003- Uwants.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