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wants TV消閒生活手機討論遊戲地帶影視娛樂校園生活數碼科技寵物樂園學術文化體育世界購物廣場時事投資貼圖影片上班一族美容纖體戀愛婚姻汽車討論站務管理
發帖
註冊 登入/註冊
追帖 打印

(轉載)黃柏霖,毛毛蟲變蝴,韓愈墮餓鬼道,我的太太是借來的, 宣化上人,回憶五台山車禍,最快的消業障方法,廣超法師



(轉載)黃柏霖,毛毛蟲變蝴,韓愈墮餓鬼道,我的太太是借來的, 宣化上人,回憶五台山車禍,最快的消業障方法,廣超法師

[隱藏]
黃柏霖警官:生死事大



再來,『生死大事』,所以今天我跟各位報告說,光這一段要講十集也沒問題,這每一個都是精華,那現在這「生死大事」也是精華。「生死大事」,這一句是出自於《師子林天如和尚語錄·卷之二》,「何謂生死事大?生不知來處謂之生大,死不知去處謂之死大」,就我們俗話講醉生夢死啦。「如是生死不是等閒戲論,譬如個缦天網子盡大地人被他籠罩」。這個是從《師子林天如和尚語錄·卷之二》裡面摘錄出來這個原文,我們現在就好好來探討,因為佛陀講三藏十二部經典,說法四十九年,就在講這件事情,「生死大事」。

所以最近為什麼說,我對這個事情,我很耿耿於懷,就是我的家兄,就是我大哥,一個非常健康的身體,平常三點多就起來,游泳,然後再做早課,也吃素吃了二、三十年,現在是七十六歲,突然之間變成一個非常瘦的像皮包骨一樣的一個人,洗腎,每天痛苦得不得了。我最近忙著萬人念佛,比較沒有時間去。前幾天我去跟他開示,帶蓮友去跟他關懷、跟他開示。我前面先開示兩場。到第三場,我就帶蓮友去念佛了,每一場都念三十分鐘,總共念三場。我前面兩場開示,旁邊都有病人,因為兩個病人住同一間病房,有時候也不能太大聲,隔壁的會起煩惱。我先辦萬人念佛完了以後,我去跟他開示兩場,兩次。第三次,我帶蓮友去助念、開示。第四次,帶蓮友去念佛、去開示。第五次,昨天,帶蓮友去念佛、開示。我第一次就掛佛像,第一次開示完就掛佛像。第五次去,就是已經是第五次了,昨天把老和尚的播經機帶進去,佛、法、僧三寶全部到了。

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帶蓮友去念佛,這三次,竟然隔壁那個病人出院了,三次的時間都沒有病人進來。我把播經機放好以後,教我哥哥要聽播經機,老法師的佛號,還有看老法師的淨土大經的《科注》。我最後一次念佛完了以後,請他聽播經機的時候,病人才進來,阿彌陀佛安排一個重聽的病人進來住在隔壁,你看這有趣不有趣?他重聽就不會去管你隔壁有沒有在放佛號、聽播經機,佛力不可思議。經過我這樣關懷五次,那最後三次是念佛還有說法,我哥哥已經把生死大事體悟了,他願意放下所有這些這個世間的紅塵了。他決定,因為他是道家的嘛,他修道教的。我問他,因為他是拜王母娘娘,我問他,你要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裡呢?還是要去王母娘娘那裡?他說,我去極樂世界。我說,那這樣就搞定了,我就說,那這樣就可以辦了。他現在都,我教他說,你病苦來的時候,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很不可思議,帶蓮友去念佛的第一次的時候,他吐了一盆的痰出來,實在是,我們實在看了也是很不忍心,但是讓你看到這個九孔不淨,吐出來那種痰你是不敢看的。不可思議,要念佛的時候,裡面整個痰全部吐出來,連他自己都嚇到了。吐了一盆,不是一點,是一盆。昨天最後一次去跟他念佛的時候,他跟我講,可以吃稀飯了。

所以這個生死事大非常重要,我們就來談「生死事大」。禅宗五祖要傳,五祖弘忍大師要傳衣缽給六祖大師的時候,曾經對他弟子,當時他的弟子也是幾千人,對弟子說了,因為他弟子都喜歡修福報嘛,他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你們都搞不清楚生死事大,這個輪回的事情很重要,你們都不知道生死的可怕,不知道輪回的可怕,你們每天求福田,都不求想出離生死苦海。你就算做善事,下一世得當富翁,享受福報又造業,到下一世,下下一世,又去惡道去了,這有什麼用呢?如果你下一世就到惡道去,那就苦不堪言,那你怎麼辦呢?「不求出離生死苦海」。你自性迷了以後,你那個福報有什麼用呢?你到鬼道去,你只是一個有福報的鬼而已。福不能救你,為什麼?福不能抵業,你必須要轉成功德。

所以生死確實是人生中頭等大事,為什麼?就像我哥這樣一樣,要必須面對死亡。所以我現在慢慢去體會說,看到我哥哥這樣,家兄這樣的話,受病苦的折磨,還有面對生死的困難,我才體會印光大師祖師說,把一個「死」字掛在額頭,就剛才講「痛念無常」。人人都要面對死亡,有一天輪到你,「我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快快輪到我」。講都很簡單,當你面臨的時候,才知道那有多困難,多麼不容易。

一般人對於死亡都采取什麼?呸呸呸,不要談,這個不吉祥,「采取逃避的態度」。而且說,我一定活一百歲以上的,「心存僥幸」,希望能夠長壽,他不敢說長壽不死,他「長壽晚死」,晚一點死。所以很多人都把那個他寄望他生命的時間,花費在哪裡你知道嗎?買什麼保養品啦,什麼養生的健康食品啦,什麼養生啦,譬如說登山啦。當然健康也是很重要,當然必須要去運動,對不對?要活就要動,要運動,對不對?健康啦,壽命上啦,最好什麼仙丹妙藥。


[ 本帖最後由 公園加加速裙 於 2024-9-24 10:34 PM 編輯 ]

回覆 引用 TOP

像我哥哥一樣,每天晨泳四、五個小時,他要是學我們那個,我們萬人念佛宗興律師那個侍者,王建富師兄。那天我們請萬人念佛干部吃飯,哎呀,他講給我聽,我才感動。他六十五歲退休,現在才六十九歲而已,他念佛念到頭發烏黑,頭發全部變成黑色的,烏黑。他說,他每天中午吃完中飯以後,大概兩點多就不吃晚餐了,為什麼?因為他八點就要睡覺,我哥哥也是八點睡覺,他也是八點睡覺。我哥是三點起來晨泳,他是一點半起來念佛,他拜《淨修捷要》。《淨修捷要》三十二拜,每一拜再多拜十聲阿彌陀佛,等於三十二拜變成三百二十拜,拜到整個人長相去老還童,那個皮膚比年輕人還好。我問他說,你今年貴庚?他說,六十九歲。皮膚比我還好,像年輕人,頭發變烏黑,講話不疾不徐,像老僧入定一樣。我說,你一天念阿彌陀佛聖號多少聲?五萬聲,一天五萬聲。他這個是真正健康食品,不求長壽,自得長壽。這個印光大師說,不求康寧,自得康寧。他念佛念到到家的時候,自然是健康長壽。現代人都什麼?都顛倒,去找那個健康的方法,找那個長生的方法,花很多錢去什麼,打那個胚胎,胎盤素,那還殺生,打那個胎盤素,增加他皮膚可以更年輕。很少人想要把將來來臨的死亡做好准備。

所以台灣有一位忏公的弟子,叫鑒因法師,他講得很好,還沒有死以前,先學習怎麼死。他說他助念,我跟他很熟,他助念多少人你知道?助念三千人,我才三百而已,他三千人。他到處都去助念,鑒因法師,中國時報記者出家的,我們兩個交情不錯,鑒因法師,忏公老法師的弟子,在台灣中部。鑒因法師就說,還沒有死亡以前,先學會怎麼死亡。你怎麼學,你知道嗎?你天天去看助念,就會了,天天去太平間,你就會了。你常常跑加護病房、急診室,保證很容易放下來,然後來求這個出離生死苦海的法門。因為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隨時都可能會離開,甚至沒有辦法預告,突然間一個天災人禍,在一瞬間就奪去我們的生命了。像美國九一一爆炸案,那根本來不及准備,在空中就爆炸了,化為灰燼了,連交代都來不及。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十九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回覆 引用 TOP

毛毛蟲變蝴蝶:愛情變道情




愛情變道情—臨別諾言的實踐

平凡卻不平凡的念佛人

當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煩惱時,有些念佛人的典范常能發生安定鼓勵的作用。這些念佛人往往是近在周圍,很平凡的念佛人,但是卻有不平凡的情操,他們很多行為往往是達官顯貴、名人學者也望塵莫及的。這些人當中有一位,就是我的房東太太,大家稱她‘林師姐’,我也就這麼稱呼她。

信賴阿彌陀佛就成辦

當年,我會由高雄搬到台中租房子,主要是想恭聽李炳南老居士講經,當時李老師已經九十多歲了。因為我在醫院中工作,深深感觸到人生變化太無常,佛法又難得聽聞,實在應該把握善知識在世間教化的時光,把握年輕時努力學習。為了要聽經,所以我決定無論如何要搬到台中來,於是拜托台中的同學—陳醫師代替找房子,陳醫師就幫我找到了這位蓮友—林師姐的房子。在搬進去之前我並沒有去看過房子,林師姐也沒有先審核我這位房客,一切都只憑著彼此都是念阿彌陀佛,都是吃素學佛的蓮友,信賴阿彌陀佛就成辦了。

母老、子幼,一肩扛

陳醫師只是大略告訴我,林師姐的先生是位訓導主任,但是英年早逝,是在車禍中去世的。林師姐就靠著賣素食飯團維持家計,向上要照顧高齡七、八十歲的婆婆,向下要照顧四個孩子,最小的孩子在她先生去世時還抱在懷中。陳醫師說林師姐平時很熱心助人,我剛聽到時心裡想,她真是個堅強難得的人。

觀音菩薩近在鄰

我到台中在腫瘤科工作,因為醫師少、病人多,所以常常忙得連續好幾天值班,飲食起居都不能正常。林師姐和鄰居幾位蓮友—莊師姐(附注)、李師姐,知道我的生活狀況,都經常做我的觀世音菩薩,她們自動默默地照顧我。比如我連續值班又餓了好幾餐,下班時已經疲憊不堪,外面的素食店又已打烊,困倦得懶於自己煮菜時,竟然一上樓就看到一盤炒得鮮綠的青菜、還帶著熱氣,放在我的房門口,不然就是一鍋炖補藥的豆包湯,真不知道是那一位師姐的傑作,真是慈悲又體貼到了極點!她們是算好了我會回來的日子和時間,特地送來的。當我充滿感激甚至含著眼淚吃完時,也不知道盤子該送還給那一位菩薩,只有洗好放在原處,她們送的人竟又會自動收回,改天又煮新的菜送給我。我因為沒有什麼財產物品,房間裡只供著佛像和一些書本,生平也懶得帶鑰匙,所以房門也都不必上鎖,當我告訴她們我房門一向不上鎖,你們可以自由出入以後,結果我下班時竟然發生一種事!我們常聽說有人外出時,家中的東西被偷走了,而我卻恰恰相反!我原本一個空空的小冰箱,當我不在的時候,竟被放滿了青菜和食物!我只有合掌念佛,不知道該向誰說謝謝,這真是極樂世界的慈悲和溫暖!我了解她們是為了讓我能有力氣多照顧病人,這些師姐們的慈悲,不但是照顧我,也遍及住在附近中國醫藥學院的學生們。

〈附注:此文校稿中,正逢其中一位莊師姐往生,願以此感恩,回向莊師姐(莊梅菩薩),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乘願再來、廣度眾生〉

撒嬌的勇者—Honey,你安心跟阿彌陀佛去,一切都給我承擔!

林師姐的四樓設了一個佛堂,免費提供給我們中國醫藥學院‘醫王學社’作共修的佛堂。

有一次難得有個機會,和幾位師姐坐下談談,才知道我們林師姐不平凡的遭遇和舉動。幾位師姐們笑著告訴我說:‘你們林師姐啊!過去是個很軟弱的女孩子,她先生在世的時候,凡事都是依賴先生,他們夫妻感情非常好,林師姐很撒嬌,眾人面前也都用英文稱他的先生叫做—Honey(甜蜜、甜心),我們中國社會比較保守,有些人常常聽她Honey長、Honey短,都說她太過撒嬌太肉麻,那裡知道你們林師姐是出乎人意料之外地堅強,而且念佛的信心也是出人意外地堅定。’聽起來大概是以前她先生在世的時候,她還不是很認真學佛,但是聽過念佛法門和臨終助念。有一位李師姐描述說,林師姐的先生出車禍的那一天,她們大家接到消息就陪她一起趕到現場去。林先生是當場死亡的,倒在一片血泊當中,旁觀者看了尚且辛酸難過,何況是林師姐呢?但是沒有想到她一去,只在她先生遺體旁邊,很懇切地說了一句話,她說:‘Honey!你趕快念佛!跟隨阿彌陀佛去西方!一切都給我承擔,媽媽和孩子我都會照顧,你安心去,一切都給我!’說完她就盤起腿來,很安定地坐在現場馬路上念佛,聲聲都很懇切!

晴天霹雳中的鎮定,血肉模糊裡的真愛

她們大家都去助念,但是誰都沒想到,林師姐這樣鎮定,這樣深深地信任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大慈大悲,這種真正的深信,使她沒有被境界打倒,沒有被私情動亂,完全只是為了讓先生安心跟隨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李師姐又說,警察先生來調查處理的時候沒有看到半個呼天喊地的人,只看到大家都在念佛,就奇怪地問說:‘你們到底誰是他的家屬?’,林師姐還是堅定地念佛。李師姐事後就問她說:‘林師姐啊!你怎麼臨時能夠有那麼鎮定的台詞呢?就是平時准備好的,臨時看到那一種場面,也說不出來啊!’是啊!我們設身處地為她想想—這樣的晴天霹雳!這樣的生死大事!這樣的血肉模糊!通常免不了要全身發抖,哭天喊地;少不了要埋怨、罵佛沒保佑,埋怨好人早死;也通常免不了為自己悲哀—哭叫著說:‘你死了,放我一個人,承擔這個家,你叫我怎麼辦?’。我看過醫院中許多生離死別的場面,所以當聽到林師姐這一件真人真事時,格外地感動,也格外地感覺其中的不平凡和佛力救度的不可思議。假如人問有值得歌頌、的真愛情,我覺得這就是了!

世俗所謂愛情—愛自己吧?(虛情假意)

常常會看到很多年輕時大唱愛情的夫妻,一到對方病倒就把他(她)拋棄,更不必說到死後。假如沒有把病倒的對方拋棄,也大多會考慮到—對方生這種病是不是會傳染給自己呢?在醫院裡,很多配偶和家屬都會私下偷偷地來問我這個問題,使我對所謂的‘愛情’實在是非常地搖頭,深深覺得人大多只會愛自己吧!假如人一死又是出血而死的話,一下子就氣味難聞,很難得看到有一位家屬可以耐得住,在旁邊安靜地為亡者念佛八小時,總是趕緊送冷凍庫,而且一切委托殡儀館,連為亡者更衣入殓的事都不敢自己做,也懶得自己做。我常感覺人的一口氣斷了,就馬上變成可怕的屍體,幾乎比死去的動物還談不上價值。動物的屍體,人們還說它有營養,肯秤重量用錢去買來,死人再有營養也沒人敢要。




回覆 引用 TOP



真正的Honey—(甜蜜的甘露)—一切深情流入彌陀大願海,作生死關頭的大提攜

人是有感情的,相處久的人離開了,總是會悲傷的,但是仔細聽聽悲傷的內容,大多是為了自己悲傷,很少是為了對方著想。像林師姐那種感人肺腑的臨別諾言,就是完全替對方著想的真愛情、真慈悲。也只有真正相信佛說‘世間無常’的人,才能夠在逆境忽然間發生的時候,馬上就這樣以智慧來處理。雖然以往林師姐的表現,讓人看不出來她對佛法的深信,但是她心中真是相信六道輪回都是苦的,只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是究竟安樂和解脫,所以她毫不遲疑地對先生說:‘Honey,你趕快念佛,跟隨阿彌陀佛去西方!’她完全沒有用愚癡的心為自己做一些無用的哭訴,而以一句大智慧、大慈悲的話,代替了悲哀的哭泣。她最後一聲:Honey的稱呼,正是他們夫妻一生感情的全部流露,而最難得的是,一切深厚的感情都完全流入阿彌陀佛大願海中,變成生死大海中最大的幫助和提攜!我想,這才是真正的Honey—真正甜蜜的甘露。(甘露—不死藥)

承擔一切,讓他無掛擬

林師姐她了解先生的掛礙,必然是在高堂老母和四個孩子,所以她一切都承擔下來,要讓先生安心地先去極樂世界等她們,不要因為掛礙而墮落。她那一句—‘一切都給我’的承擔—是多麼有魄力!有過夫妻之情的人都知道,這是非常難以放下割捨的,活著來承擔死別的痛苦和一切生活的重擔,幾乎要比先死更難過。所以連—林覺民先生那樣的英雄豪傑,在他的與妻訣別書當中也無奈地表露了,為了救國救民,不得已要犧牲先走一步,而把生離死別的痛苦留給妻子的心酸,他為了國家人民不得已割捨私情的悲懷,真是令人淚下。而林師姐就是活著承擔了這難過的一切。您知道往後的日子她是如何實現這一句‘一切都給我’的諾言嗎?

夜半起來,實踐諾言


每天早上大約三點多,就可以聽見他們一家起床活動的聲音。她的婆婆是起床念佛、作早課,她是起床煮糯米飯,准備飯團的佐料,一大木筒的飯和器具,用一個滑輪和吊籃由四樓的樓梯間傳到一樓,孩子們睡眼惺忪,天沒有亮就幫她搬東西下樓,她用一輛推車推著出去,在路旁站一個早上—足足七、八個小時,在那裡捏著飯團、賣飯團,她帶著收音機去恭聽明倫、蓮社的廣播節目,一面聽佛法,一面也帶著她准備結緣的念珠、錄音帶,去送給有緣的人。她天天笑嘻嘻地隨緣勸人念佛,一直到飯團賣完了才回家,大多已經過中午了。回家除了照顧婆婆和小孩,她也誦經念佛,每當共修的淨業精捨有念佛的日子,她和幾位師姐通常都會自動發心先去打掃道場,其中一位莊師姐總是老實忠厚、謙虛地說:‘我什麼都不會,努力一點去掃廁所也好。’其實她們都是很好的菩薩。

交給阿彌陀佛—不必哭泣,學習阿彌陀佛的慈悲

在世間人的眼光,一個先生早逝的年輕婦人是何其不幸,但是她深深相信阿彌陀佛的大悲大願,必然已經救度了她的先生,也必然會照顧她們一家,未來也必然會接引她往生西方。確實她的先生經過了大家助念—念阿彌陀佛,他本來痛苦的面容就轉變成有瑞相的笑容,所以她既不必為先生哀嚎也不必為自己哭泣,一切都交給了阿彌陀佛,一切都朝著學習阿彌陀佛的慈悲邁進!她總是熱心又開朗,充實地生活著,她堅決地相信,他們都會在極樂世界永遠相聚,一起修學菩薩道。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何其幸福,處處都遇到菩薩!

每當有人需要臨終助念,她和幾位師姐都是義不容辭地,從來沒有說過一句‘太累’這樣的話。我的病人中有人在北港需要助念她也肯去。還有已經去世的病人甚至被送入冷凍庫,連他們自己家屬都不敢去看的,她也肯去幫忙念佛。每當講經的日子,她們都認真去聽聞佛法,而且很老實地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行。華嚴經裡講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訪各地方各行業的善知識,向各行業的菩薩學習,我看到周圍這些看起來像平凡,而真實慈悲的蓮友,深深地感觸著這就是值得我學習效法的菩薩,在阿彌陀佛的引導下,我何其幸福,處處都遇到菩薩。

寒風中,送溫暖的飯團

有一段時間,教授要我每星期六到長庚醫院去參加放射腫瘤科的研討會,所以我必需要搭早上台中開的第一班車,才能夠趕上在林口長庚醫院的上班時間。天還沒亮、清早的路上幾乎沒有計程車,所以要早上四、五點就出門,以免在完全沒有計程車的狀況下,必須用跑步,而來不及跑到火車站。冬天的早晨四、五點,整個大地還暗沉沉的,那麼寒冷的日子一大早就出去,我也得抖擻抖擻、振作精神大聲念佛,鼓勵自己。走出巷口,看見林師姐正站在寒風中捏著飯團,沉睡的馬路上,她是唯一的清醒者,冷飕飕的氣息中,只有她的攤子冒著一些暖意,她給我兩個溫熱的飯團,足夠使我兩餐不必為了找素食而奔波,她又給我一句帶著親切笑容的‘阿彌陀佛’,我的手裡握著飯團取暖,心裡想這就是她‘一切都給我’那句諾言的實踐,而且是每天每天的實踐!她不但真正愛護她的先生,為先生求生西方極樂淨土,而願意自己承擔一切人世的辛苦,她也愛護每一個有緣相遇的人。

佛法起用—助念後,現瑞相

根據助念的蓮友們說,她的先生在大家為他念佛以後,原本車禍受傷、受驚嚇的面孔都轉變了,轉變得很好、很莊嚴而且有瑞相。想到她當時面對著淒慘的場面,能夠處變不驚、逆來順受當下承擔,而且過去所聽聞的佛法立刻就能起用,這真是很不容易啊!

逆境中的慚愧自省

再反省我自己,雖然很幸運聽到寶貴的佛法,但是遇到種種境界的變化,往往還是老思想、老毛病起作用,而不是佛法起作用,總是凡夫的感情起波動,而不是立刻用智慧去觀照,來保持內心安定不動不亂,這比起她‘林師姐’能夠在突然發生的生死慘變中,立刻依照佛法來行事,安定不亂而且智慧起用,實在是差太遠太遠,太慚愧了。

永恆的暖飯團

每當我遇到人事反覆的逆境,生起煩惱時,常常會不禁想起,在寒風中屹立的這位菩薩—堅強又慈悲的菩薩!在寒冷昏暗的早晨,遇見這樣一位菩薩真是令人從雙手裡,到肚子裡、到心裡,都感覺到溫暖,而充滿再面向光明的勇氣!

回覆 引用 TOP

[隱藏]
韓愈墮餓鬼道



   
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世界如何變要看大眾是什麼想法。於是我們恍然大悟,影響別人思想的人,負的責任最大,能引導人正知正見這是佛菩薩,這是世間的大聖大賢。如果是以邪知見引導一切眾生,走了錯誤的道路,這個罪過就墮阿鼻地獄。

曾經有人問我,假如這個人影響力很大,知見不正,誤導眾生,他墮到阿鼻地獄,何時才能出來?經上講,地獄罪受畢,他就出來了。何時受畢?他在這個世間誤導的影響完全消失,他的罪就畢了。假如他是寫文章的,只要還有一篇文章留在這個世間,還有人保留著,他就無法離開地獄。

諸位曉得唐宋八大家的韓愈,何人不佩服?韓愈現在在哪裡?在餓鬼道。我們如何知道他在餓鬼道?章太炎先生在餓鬼道跟他見過面,跟他在一起談過。我們要問,韓愈幾時能離開餓鬼道?韓愈年輕的時候毀謗佛法,寫了不少文字,現在古文裡還有「谏迎佛骨表」,只要那一篇文章還在世間,他就離不了鬼身。為什麼?還有影響力。還好他晚年忏悔,所以沒有墮地獄,而是墮在餓鬼道,因此,寫文字豈能不謹慎!

說話的影響面小,聽者過幾天就忘了,業也就消了;如果寫成文字誤導眾生,麻煩可大了。但是現在說話也要小心,說話可以錄音,如果有人好心拿到圖書館去保存,這個世間還有你的一片錄音帶存在,保存一千年,你就在阿鼻地獄受一千年罪;保存一萬年,你就受一萬年罪,所以言語要謹慎,文字更要謹慎。
(節錄自《華嚴經》)

回覆 引用 TOP

 我的太太是借來的




每次去爬山,總會遇到一對恩愛的老情侶。漸漸地,有點熟了!

今天在半途的涼亭休息時,湊巧,一下子,老先生夫婦也來了,一前一後,緩緩地就坐在我的對面!

禮貌性點了頭,羨慕的語氣贊歎:「老先生。你很有福氣喔!太太很漂亮!」

老先生:「謝謝啦!我太太是我年輕的時候,以五千元向我丈人買過來的,借用的而已!」

聽得我一頭霧水!用買的?借用的?

這時候有點嘟嘴的老太太說:「你別聽他在臭蓋!我是名正言順娶的!」

這時,納悶看著微微笑的老伯問:「太太是你娶的。怎麼說是借用的?有結婚嗎?」

老先生開懷的笑:「剛開始,我們根本都不認識。是媒人往來了好幾趟,才促成的啦!」說著說著,連聲音也笑出來了!

老先生又豁達的說:「世間的一切。都是借我們用的!我的太太,我的家財,我的子孫,我的身體,……都是讓我們借用的!」

「有緣則來,無緣則散。不是嗎?」

世間的一切。我們只有使用權而已;談不上所有權!「所有權」,這個名詞是永久權。其實,我們的一切,世間的一切,哪裡是我們的永久?我們的身體。頂多借我們用個100年,就要入土為安了!我的太太。頂多也不過是讓我牽手個6~70年,就要“腮優哪哪”了!這中間離婚或是意外死亡的,緣就更淺了!我們的錢財、房屋。其實也是經不起地震,火災,不肖子孫,盜賊;一個閃失、一個意外、一個無常,說不定就化為烏有了!哪裡是我們永久保有了!

老先生又說:「其實,所有世間的一切,都是借我們用用而已;我們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這個觀念很好!」

這樣,當因緣散了的時候,我們就比較不會被眼前暫時的喜怒哀樂景象給騙了,以為我們的一切永遠都是我們的,執著心重而痛苦不堪。

因緣變了時,不小心失去了我們的親人,或者健康的身體毀壞了乃至於名譽破損,……就天天悶悶不樂,走不出來。這樣是會鬧病的!

不是嗎?

「認定一切都是無常!這樣我們就不會消極?凡事都不要去爭取了?」

老先生說:「是要你隨順因緣,不去執著一切,這樣不會產生煩惱的!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賺錢的時候賺錢。該把握的時候把喔。該行善的時候行善。」

凡事有個因緣,強求不得。因緣盡了時,要懂得放下,不要再去執著他。其實,我們的念頭時時刻刻在變化,只是我們沒有覺察而已!在紛紛擾擾的念頭中,我們習慣去抓住自己喜愛的念頭,希望它保留下來,永遠是屬於我的,結果就被綁住了!

懂得靜下來觀察起心動念的人,方知每一個境,都是霎那霎那在變化,緣淡的一霎那就過去了,因緣而合和。只是,終究會有因緣盡了分離的時候!被念頭越迷惑,就會越執著,越執著的人就痛苦越久!

其實,世間一切因緣和合的東西,哪裡是我們的永久使用權?我們來這個世間,只是個過客而已!連自己最喜愛的身體,也只是借用而已,頂多也不過百年!我們有一天也是要跟它說再見的,不是嗎?

我們所有的一切,因緣散了時,就要灑脫一點,不去執著,不要結冤,也不要結仇。歡歡喜喜的來,歡歡喜喜地走,歡歡喜喜的說再見,歡歡喜喜的互相祝福。不必談前世今生,也不要去迷惑於未來。把握當下,時時刻刻,記得要保持一顆好心,口說好話,多做好事,隨順因緣,不執著一切,這樣持續下去,壞緣也能漸漸轉成好緣的!

世間的一切,都是借我們用的!既然是借,有一天就得還,這樣一想,就比較不會執著,一旦失去了,也較能坦然面對,當擁有的時候也會更珍惜,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觀念。

回覆 引用 TOP

宣化上人:你要有這些東西,那就不得了,就五鬼鬧宅了




你肚裡頭有鬼,外邊鬼就來了,小心一點!人人都不知道,鬼就在自己的心裡啊!

鬼是一股陰氣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鬼。人沒有數量,鬼也沒有數量。修道,你有什麼思想,就會有什麼鬼。

所謂鬼就是一股陰氣,你有什幺不好的思想,陰氣就來了。你要是一改變你的思想,陽光就照進來,就有智慧了。什麼叫“鬼”,就是愚癡;愚癡就是鬼。

什麼叫“神”?就是智慧;智慧就是“神”,神就是聰明。這是個比喻,你也不要以為愚癡就是鬼,聰明就是神了。神喜歡幫助人;接近鬼的人,就不願意守規矩。凡是那一個人不願意守規矩,他就和鬼相近。

接近神的人,歡喜守規矩,歡喜做正當的事。你看這個人,他有沒有鬼,看他的行為就知道。他要是願意吃毒藥,或者吸鴉片煙,就是和鬼天天做朋友了。中國有一句話,喝酒的,就叫“酒鬼”;喝醉了,就叫“醉鬼”。這是鬼也有好喝酒的。

要做佛事,不要做鬼事

所以,你要是聰明,就是神;要是愚癡,就是鬼。你盡吃迷魂藥,就是鬼,不是旁的。你不要以為死了才做鬼,你現在已經和鬼做朋友了,我方才不是講嗎?盡做鬼事,就是鬼;做人事,就是人;做佛事,就是佛。所以看你怎樣做。

那麼,既然你做什麼事就是什麼,為什麼不做佛事而做鬼事呢?什麼叫佛事?天天參禅打坐,誦經念佛,這是佛事。天天在佛法裡薰習,來學,終究一定會成佛的。

所以,每一個人自己要打起精神,要做佛事,不要做鬼事,把我們心裡這些個鬼也都趕走。心裡有什麼鬼呢?有一個貪心鬼,你不認識;又有一個瞋心鬼,你也不知道;還有一個癡心鬼在肚裡頭;又有一個慢心鬼,及一個疑心鬼。師父對你講的話,你就是不相信!是不是這麼回事?這就有一個疑心鬼,“疑心生鬼病”,你有疑心鬼,就有鬼病來。

所以你們都要特別小心一點,不要打那麼多妄想,不要和鬼做朋友,你就會化凶為吉。一切唯心造,你要是盡想些不正當的鬼事,這鬼就有辦法了,可以實行他種種的計劃。你要是能正當一點,沒有那麼多的鬼心,那麼就沒有事了。

所以要是誰有鬼心,願意接近鬼,就要趕快改過自新。要趕快把心裡面掃干淨了,不要有那麼多的欲望,不要有那麼多的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就會沒事了。

恨、怨、惱、怒、煩五鬼鬧宅

那麼,為什麼說你心裡沒有鬼,外邊的鬼就沒有法子呢?外邊的鬼,是因為你裡面有鬼,外邊才有鬼;你裡邊沒有鬼,外邊鬼進不來的。

裡邊這個鬼,就是這五鬼——貪、瞋、癡、慢、疑;也就是恨、怨、惱、怒、煩。恨人,就有個紅臉鬼;怨人,就有個黃臉鬼;惱人,就有個白臉鬼;怒人,就有個青臉鬼;煩人,就有個黑臉鬼來了。你看!就這麼厲害。

只要你裡邊動一動,你恨這個人,恨人,「我對這個人真是恨透他了。」恨從什麼地方來?從「愛」來的。沒有愛,就沒有恨,你對人生一種愛心,得不到了,就生出恨心。這一生出恨心,紅臉鬼就來了。你要是不怕,就試一試看。

怨人呢,「唉!他真對不起我,我啊!對他那麼好,哼!他對我也太壞了。」就怨人,怨天尤人。甚至於天下雨,「你下這麼大的雨,真是混帳!你這個天!嗐!」罵這個天,這就是怨天;尤人,「這個人真是壞透了,我對他這麼好,他對我也不好!」就生出惱來了。

恨屬心,心是紅色的,所以就現出紅臉鬼來了。你怨呢?屬脾。脾屬黃色的,所以黃臉鬼也來了。惱呢?這屬肺經。肺屬白,所以白臉鬼就來了。怒,發大脾氣。怒屬肝,那個人動肝火了,生怒氣了。你生大的怒氣就傷肝,也就變為青臉鬼了。

恨人就傷心,怨人就傷脾,惱人就傷肺,怒人就傷肝,煩人就傷腎。什麼叫做煩呢?「這小孩子真討厭,哼!這麼不老實,你看!一天到晚都在哭。」,就這樣生出一種煩,煩悶。煩就傷腎,所以就成黑臉鬼。腎屬水,水是黑的,所以是黑臉鬼。這叫五鬼鬧宅,你裡邊有這五鬼,外邊的鬼也就來了,所以種種的鬼怪就現出來。

鬼就在自己心裡

再給你舉出來一個道理,好像你喂貓的碗,貓吃完了,因為你不洗它,邋邋遢遢的,蒼蠅都來了,為什麼呢?就因為那兒不干淨,所以蒼蠅都來吃了。

還有一個比喻,北方冰天雪地的地方有北極熊,這北極熊很厲害,很聰明的,它專門吃海豹,它怎麼吃呢?它在前面擋幾個雪塊,然後就在後面等著海豹出來。海豹不知道有北極熊,從它旁邊一過,然後,「喔」,它一抓就把海豹吃了。

但是它吃不了,或者吃剩下一點。這個時候就有一種北極狐,專門找北極熊吃剩下這種不干淨的肉。它到那兒偷偷地,把這個東西拿到。吃不了,就收藏起來。收到什麼地方呢?收到冰裡邊,它把冰弄一個窟窿,把東西放進去,等到沒有東西吃的時候,它就拿來吃。

所以北極熊有的時候,沒有東西吃,因為他吃飽了,就不管剩下多少了。北極狐呢?它找到這吃剩的東西,就留起來,等沒有東西的時候,就可以吃。

這北極熊,就好像貓吃東西,總剩下。蒼蠅來吃貓吃剩下的東西,這蒼蠅和北極狐,就譬喻鬼。所以我們人心裡頭,切記千萬不要有鬼,也不要有恨、怨、惱、怒、煩。有這些東西,那就不得了,就五鬼鬧宅了。

所以你們這些修道的人。出家的人,你發脾氣,鬼就來了。你出家若只是一個樣子,肚裡頭有鬼,外邊鬼就來了,小心一點!人人都不知道,鬼就在自己的心裡啊!

回覆 引用 TOP

回憶五台山車禍(口無遮攔是真凶)----ZT:作者:著名




   
[ 作者:著名作家蔣子龍 來自:中華電子書庫 點擊數:13964 文章錄入:淨意夢幻人 ]
在1987年的“中國文壇大事記”裡,最具轟動效應的事件是三十多位作家、編輯在五台山遭遇車禍。事後,經歷那次車禍的人分成兩種態度:一種是著文立說大講車禍的過程和感受;一種是三緘其口,只字不提車禍的事。我屬於後一種,原因是覺得有些現象很蹊跷,說不清楚。當時我曾想當然地認為,車禍跟文人們輕慢無羁、在五台山上胡言亂語不無關系,既已受到懲罰,怎敢再造次,口無遮攔!

但我始終未能淡忘那次車禍,對每一個細節,每個人說的話,都還記得清清楚楚。人活一世有些事情是終生都不會忘的。實際上正是那次車禍使我開始有意識地修正自己對一些事物的看法,自覺漸漸改變了許多。於是十五年後的今天,我要回顧一下那次車禍了……

1987年的夏天,山西省作家協會發起組織了“黃河文學筆會”。一批當時文壇上的名士英秀雲集太原,第二天便乘一輛大轎車直發五台山。車一開起來響聲頗大,搖蕩感也很強烈,而且椅背上沒有扶手,車裡的人沒抓沒撓,無法固定自己,身體便隨著車廂擺動的節奏搖來蕩去。我腦子裡曾閃過一個念頭:這個車跑山道保險嗎?遇有緊急剎車抓哪兒呢?我看到前面的椅背高而窄,兩個椅背之間縫隙很大,心想遇到特殊情況就抱緊前面的椅子背。天地良心,當時就只是腦子胡亂走了那麼一點神兒,對那次出行並無不祥之感,更不會想到以後真會出車禍。何況那大轎車連同司機都是從檢察院借來的,檢察院嘛,總是能給人以安全感。而且司機的老婆孩子也坐在車上,這就給行車安全打上了雙保險!

大家一路上說說笑笑,興致很高,中午在忻州打尖。名為打尖,實際上忻州文聯招待得很好,下午輕輕松松地就上了五台山。由於時間尚早,大家迫不及待地去參觀寺院。有的人見佛就拜,該燒香的燒香,該磕頭的磕頭。入鄉隨俗,既到了佛教聖地,就該隨佛禮,大家千裡迢迢來五台,不就沖著它是佛教名山嗎?當大家來到“法輪常轉”的地方,忽然異常活躍起來,有人這樣轉,有人那樣轉,筆會中一位漂亮得很搶眼的年輕女編輯最搶風頭,她說我就反著轉,又能怎樣?緊跟著就又有幾個人也反撥法輪……一時間唧唧嘎嘎,高聲喧鬧,在肅靜的廟堂裡頗為招搖。

傍晚,僧人們聚集到一個大殿裡做法事。由於天熱,抑或就是為了讓俗人觀摩,大殿門窗大開。難得趕上這樣的機會,游客們都站在外面靜靜地看,靜靜地聽。忽然又有人指指劃劃起來,自然還是參加筆會的人,也不能沒有那位漂亮的女編輯,他們發現一位尼姑相貌娟美,便無所顧忌地議論和評點起來,這難免攪擾大殿裡莊嚴的法事活動。後來那尼姑不知是受不了這種指指點點,還是為了不影響法事進行,竟只身退出大殿,急匆匆跑到後面去了。

就這樣,文人們無拘無束地度過了色彩豐富的“黃河筆會”的頭一天。

第二天,氣候陰沉,山巒草木間水氣彌漫。筆會安排的第一個活動是參觀“佛母洞”,大轎車載著所有參加筆會的人爬上了一座不算太高的山峰,山頂有個很小的洞口,據說誰若能鑽進去再出來,就像被佛母再造,獲得了新生。因此也就具備了大德大量大智慧,百病皆消。一位知名的評論家首先鑽了進去,不巧這時候下起了小雨,如煙如霧,隨風亂飄,隱沒了四野的群峰,打濕了地面的泥土,人們或許擔心會弄髒衣服,便不再鑽洞。評論家可能在洞裡感到孤單,就向洞外喊話,極力慫恿人們再往裡鑽。於是就信口開河:我真的看到了佛母的心肝五髒……上海一位評論家在洞外問:你怎知那就是佛母的心肝?他說:跟人的一個樣。上海人又問:你見過人的心肝五髒嗎?他說:我沒見過人的還沒見過豬的嘛!

任他怎樣鼓動,也沒有人再往洞裡鑽,他只好又鑽了出來。領隊見時間已到就讓大家上車,奔下一個景點。別看大家對登山鑽洞積極性不高,一坐進汽車精神頭立刻就上來了,文人們喜歡聊天,似乎借筆會看風景是次要的,大家聚在一起聊個昏天黑地一逞口舌之快,才是最過瘾的。車廂裡如同開了鍋,分成幾個小區域,各有自己談笑的中心話題。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話清晰地送進別人的耳朵,在鬧哄哄的車廂裡就得提高音量,大家都努力在提高音量,結果想聽清誰的話都很困難,車內嗡嗡山響,車外叽裡咣當……忽然,車廂裡安靜下來,靜得像沒有一個人!

震耳欲聾的聲響是汽車自身發出來的,轟轟隆隆,嘁流嘩啦……大轎車頭朝下如飛機俯沖一般向山下急馳。車廂劇烈地搖蕩,座位像散了架,我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了懸空的感覺,心裡卻是一片死樣的沉靜。車上沒有一個人出聲,不是因為恐懼,實際也來不及恐懼,來不及緊張,腦子像短路一樣失去了思維。大轎車突然發出了更猛烈的撞擊聲,然後就是一陣接一陣的稀裡嘩啦,我感到自己真的變成一個圓的東西,在搖滾器裡被拋扔,被摔打,最後靜下來了……人和車都沒有動靜了,山野一片死寂!

隔了許久,也許只是短短的幾秒鐘,打破死寂第一個發出聲響的是司機的兒子,他先是哭,跟著就罵他爸爸。這時候我也知道自己還活著,腦袋和四肢都在,並無疼痛感,這說明沒有事。而且雙手還在緊緊抱著前面的椅背,我完全不記得是在什麼時候完成了這樣一個摟抱自救的動作?我再回想剛才車禍發生時的感受,還是一片空白,什麼感覺都找不到。所以許多影視作品在表現車禍發生時讓人們大呼小叫、哭喊一片,是不真實的,只證明創作人員沒有經歷過車禍。我恢復思維能力後說的第一句話是喊史鐵生:鐵生,你怎麼樣?我佛慈悲,千萬別讓他再雪上加霜。他應聲了,說:我沒事。正坐在倒了個的車門口台階上,不知是怎樣從椅子上被甩下來的。

車禍使大家感到每個人的生不再是個體,死也不再是個體。這時候車廂內有了響動,大家的教養都不錯,盡管有人滿臉是血,那位偏要將“法輪倒轉”和議論尼姑最放肆的姑娘,前額被撞開了一道大口子;廣東的評論家謝望新前胸一片血紅,面色慘白;有人還在昏迷,不知是死是活……但沒有人哭叫咒罵、哼哼咧咧。能活動的都慢慢直起身子,這才看清剛才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客車翻倒在左側的山溝裡,幸好山溝不深,但汽車也報廢了,車內車外都成了一堆爛鐵。鋼鐵制造的汽車摔成了一堆破爛,我們這些坐在汽車裡的由碳水化合物組成的肉體竟絕大多數完好無損,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回覆 引用 TOP

———這裡畢竟是五台山啊!

沒有受傷或受傷較輕的人幫助那些一時不能行動的人離開了翻倒的汽車,站到路邊等待救援。這時候有人發現,剛才在山上曾鑽進“佛母洞”的那位評論家,沒有傷到別處卻惟獨撞傷了嘴巴,腫得老高,讓人一下子聯想到豬的長嘴,顯得異常滑稽好笑,卻沒有一個人笑得出來,直覺得毛骨悚然!因為人們都還記得他在“佛母洞”裡那番關於豬的亵渎……以後許多寫這次五台山車禍的文章都回避了這一細節,我想是不知該如何表達。其實他的嘴腫未必跟佛有什麼關系,佛博大精深,慈悲寬容,即便真聽到了他的亵渎也不會狹隘到立馬就報復他。坐汽車碰傷了嘴毫不足奇,而嘴一腫就長,讓人極容易聯想到豬。這說明文人們覺悟了,開始忏悔,他們意識到在此之前的許多話很不得體。你可以對佛不信、不拜,但既到佛山來,就該對佛有起碼的尊重。就像你去一個人家裡串門,總不能故意尋釁鬧事污辱主人吧?這時有看熱鬧的人開始向車禍現場聚攏,他們先看到被摔爛了的汽車,問的第一句話是:還有活著的嗎?其實我們都在道邊好好地站著,剛才被摔昏或震昏的人也已蘇醒過來,死的是一個都沒有。雖然有人掛彩見紅,但是不是就傷得很重還難說。不知圍觀者常有的是一種什麼心態,難道真是“看打架的嫌架打的小,看著火的嫌火燒的小,看車禍的嫌死的人少?”

有人見出了這麼大的車禍竟然沒有死人,觸景生智開始大發別的感慨:去年有三十多個北京的萬元戶(那時候在人們的眼裡萬元戶就是富翁了),集體來游覽五台山,在另一個山道上也出了車禍,全部遇難,沒留下一個活的。看來五台山喜歡懲罰名利場中人!福建一位老編輯接了腔:名利場中人又怎麼得罪了五台山?今天這麼大的車禍沒有死一個人,說明五台山對文人還是格外關愛的……其實這也許只是俗人的想法,在佛眼裡眾生平等,分什麼名利高低?如果世間有個名利場,那非名利場中又是些什麼人呢?現代人無不生活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之中,難道都該受到懲罰?

不管怎樣說,“黃河筆會”很難再繼續下去了。筆會組織者請山上的醫療急救人員為受外傷的人做了緊急處理,但無法做徹底檢查。於是我們換成旅游公司嶄新的大客車,直奔大同。一路無話,到了大同,先安排大同市最好的第一人民醫院給每個人做詳細檢查。擔驚受怕作了大難的山西作家協會主席焦祖堯找到我,說原來他們跟大同市負責接待的部門有協議,參加筆會的作家來後要給大同的文學愛好者和一部分機關干部講課。現在雖因車禍筆會不能進行下去了,但我們還是來到了大同,而且給大同添的麻煩更大,講課不能取消,人家已經通知下去了,就在今天下午。原定是我跟劉心武一起撐半天,現在劉心武疼得上不了台,只好讓我一個人頂。我無法拒絕,就在去年夏天我也組織過一次大型“森林筆會”,在分頭活動時一輛吉普車翻倒,砸斷了一位我非常尊敬的作家的小腿,因此深知焦祖堯此時心裡的滋味。用寫一筆好字的唐達成的話說,參加筆會要一路寫字或一路講課,是給自己換飯票,無論如何都不能推托。再說現在的人們還有興趣要你的字,想聽你講些有趣或無趣的話,這是對你的抬舉,怎可不知好歹?

焦祖堯讓我先去檢查身體,然後再上台。我又沒有受傷,不想去檢查。他說無論如何也要去除疑心病,不然等你回到天津發現有問題,我們怎麼擔當得起?這家伙是怕我後半生賴上他,就跟他先去見醫生,胳膊腿加一個腦袋明擺著沒有受傷,就只對骨頭和內髒進行了一番透視和照像,然後就上台了。到傍晚我講完課回到住處,所有參加筆會的人都用一種古怪的似同情似疑惑的眼光盯著我看,原來所有人檢查完內髒和骨頭都沒有事,個別人血流滿面也只是皮肉傷,縫合幾針就解決問題了。獨我,“右邊第九根肋骨輕微骨折!”

呀,從接過診斷書的那一刻起,我感到右側的肋條真的有點疼。筆會組織者已經為我們買好了當晚就回北京的火車票,第二天上午九點多鐘,一輛早就准備好的小車等在北京站台,拉上我就往天津跑。天津的朋友圈裡已經轟動,碰上這種事大家都喜歡盡情地發揮想象力,五台山上的車禍還能小得了嗎?說是肋條斷了,那是怕家裡人著急……將近中午我回到天津,作協的同志不讓我進家先去全市最好的骨科醫院,一照像:“未見骨折。”

哈,這就有點意思了!此後的兩天我又跑了四家醫院,兩家說是骨折,兩家說沒有骨折,正好是一半對一半。這太怪異了,完全沒有道理……或許這是一種警示,想告訴我點什麼?世間能說出的道理都是有局限的,狹隘的。惟有講不出的道理,才是最龐大最廣闊的。沒有道理就是最大的道理。我從此閉口不再談那次車禍,不能像講故事一樣一遍又一遍甚至是添油加醋地敘述那次車禍的經歷,並從敘述中獲得某種奇怪的快感,或者是解脫。但我會經常回想那場車禍,車禍剛發生後覺得人離死很近,生命極其脆弱,災難會在你沒有感覺的時候突然降臨,喉管裡的這口氣說斷就斷!隨著人們健康地將車禍看成了一次驚險而富有刺激的經歷,就會覺得人離死很遠,出了那麼大的車禍都沒有死一個人,可見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決定不再去醫院,轉而求教一位高人。

他叫胡克铨,是貴州省水利廳小水電處處長。“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批斗得受不住,躲到貴州大山裡當了“野人”,因禍得福發現了“龍宮”———後來開發成異常奇妙的旅游景觀,就是四年前我在看“龍宮”的時候認識了他。當時天色將晚,“龍宮”已經關門,可我還捨不得離開,圍著“龍宮”四周轉悠,就見一人在“龍宮”北側束身長坐,神氣清穆,風鑒朗拔,不由得上前攀談。他談天說地,博學多識,立刻能讓人神思融淨,身心豁然。於是我們便成了朋友,我更多的是把他視為智者,遇有委決不下的事情願意跟他商量。他說:你的肋骨沒有骨折,不信等會下樓跑十圈,沒有一個肋骨骨折的人能夠跑動。這不過是五台山跟你開了個玩笑,或者是想提醒你一下。你仗著個子高,架子大,想看聖山卻又對佛表現得大不敬,看到年輕人恃才傲物,言語輕狂,竟不加勸阻。五台山無所謂,但五台山滿山遍野都是去朝聖的人,惟你們這些人出洋相,逆向而動,焉能不傷?佛不怪人人自怪,是你們這些人的心裡在搗鬼,要謹防自己的心啊!

我放下電話就下樓了,真的圍著自己住的樓跑了十圈,剛開始感到右肋有些不自在,漸漸地就渾身發熱,酣暢淋漓起來。從此我不再理會“第九根肋條”,它也就真的沒有再給我添麻煩。但我卻無法淡忘那次車禍,出車禍是不幸,在車禍中沒有人死或受重傷,又是不幸中之大幸。不幸是偉大的教師,不幸中的大幸更是偉大的教師,禍福相貫,生死為鄰。劉禹錫說:“禍必以罪降,福必以善來。”以後我再看山或進廟,提前都要有所准備,一定是自己真想看和真想進的,先在心裡放尊重,不多說多道。守住心就是守住嘴,特別是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絕不妄加評判。

改變自己很難,但車禍的教訓也非同一般,人很難能做到不被生死禍福累其心。漸漸我覺得自己的脾性真的變得沉穩多了,心境也越來越平和,有時竟感到活出了一份輕松和舒緩。心一平連路也順了,每年總還要外出幾次,繼續東跑西顛,卻從未再有過驚險。

所以,我感謝五台山,感謝那次車禍!

回覆 引用 TOP

[隱藏]
  最快的消業障方法




必須自己肯定自己業障重,然後你消業障的念頭才發得起來,業障不消不行,不消還要搞六道輪回。諸位要知道,一搞輪回,我們這一生所學就忘得干干淨淨,怎麼曉得?我們前世曾經學過佛法,這一世在沒有接觸佛法之前,不是忘得干干淨淨,有隔陰之迷。來生又得從頭學起,來生有沒有機會遇到明師?很難講,決定不是說你生生世世都那麼巧都能遇到,沒那麼好的事,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這話是真的。所以這一生不能成就,一失人身,絕對不是說你來生會遇到,很可能你會隔幾十生、幾百生,乃至於多少劫,才有機緣再遇到;這就是講退轉,這一退時間太長,這是我們一定要了解、要明白。然後才知道機緣希有難逢,遇到之後一定要牢牢的抓住,決定不能放松,怎麼樣辛苦也要熬過,也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才是個聰明人,才是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佛說實在講這一類的人很多,學佛裡頭大多數是這樣的人。這些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業障沒消除。消除的方法前面跟諸位講過,‘歸依供養’,供養是依教修行供養,就消除。消除最有效果、最快速的方法,是一心念佛,身心世界,世法、佛法統統放下,一心念佛,勸人念佛,這個消業障的方法比什麼都快。你能夠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禅定,你能夠得理一心不亂,在教下講大開圓解,一生當中可以做到,業障極重的人也能做到,這就善導講‘遇緣不同’,業障再重的人都能做到。

所以消業障重要,通常我們最常用的方法消業障是讀經,讀得相應消業障,念佛念得相應消業障;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利益社會、利益眾生,這消業障。決定不要有一念利益自己,諸位要知道,利益自己是造業,是增長你的業障。許許多多同修業障消不了,縱然做善事行善,做慈善家幫助別人,他有自己,所以他業障消不了,他要受些果報。我們今天很幸運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決定沒有自己,一切都是為眾生、為社會,為佛法好形象,為佛法久住世間,我們能夠常存此心,常修此行,業障消除得快速。

回覆 引用 TOP

廣超法師:四聖谛




  【四聖谛的意義】

‘谛’就是如是不顛倒,既是真理。‘聖谛’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四聖谛’說四種真理:一者、苦聖谛;二者、集聖谛;三者、滅聖谛;四者、道聖谛。唯有佛陀才能開示它,其余的人只能隨著佛陀而解說,乃至辟支佛也只能自己覺悟,沒有辦法以四聖谛來度化眾生。辟支佛知道世間的苦果,知道苦的原因,知道滅苦的果,但是卻沒辦法講出滅苦的‘道’。這個‘道’是種種的修行方法,他沒有辦法開示诠釋,所以四聖谛唯有佛陀能圓滿的闡述。在佛陀未出世之前沒有四聖谛,其他的聖者是以觀十二因緣而覺悟的。

佛陀闡釋四聖谛的目的,是要告訴我們世間的因果以及出世間的因果。‘苦’是指世間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世間因;‘滅’是苦熄滅的果--出世間的果;‘道’是滅苦的方法,通往涅槃的道路--出世間的因。在經典中有這樣的比喻:眾生的身心有種種的生死業以及煩惱,既是有各種的心病,佛陀將此病情,以及病情之所在處,告訴眾生,並且指出那些解脫的聖人,沒有病苦而得到的愉悅,以及解脫病苦的方法。

【四聖谛的次序】

(一)、苦谛:說明世間是苦果。我們要知道苦有如病,應該遍知,這是世間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轉。我們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醫治它。

(二)、集谛:說明業與煩惱是苦的根源。我們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將之斷除。這是世間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轉,但是它指出我們生死流轉的原因。

(三)、滅谛:說明解脫與證果。眾生無時無刻不在病苦中,我們要知道沒病苦的快樂是怎樣的?要認識怎樣的人是沒有病苦的?要證知怎樣才是沒有病?這是指出世間的果,就是解脫、清淨的境界--涅槃。

(四)道谛:說明離苦的道路。我們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藥,應該修學。這是指出世間的因,我們應該學習、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努力不懈地修行,最後就可解脫生死。

【一、苦聖谛】

苦既是逼惱的意思。眾生經常被無常所患累、所逼惱,所以說是苦。苦相可分為三苦以及八苦;苦果可分為有情世間以及器世間兩種果報。

(一)、苦處:

(1)、有情世間:眾生的身心活動,稱為有情世間。1、根據眾生的種類來分:

它可分為五類:地獄、惡鬼、畜生、人、天人,稱為五趣;另一種分類加上阿修羅,和稱為六道。

2、根據三界來分別:

根據欲(欲望)以及色(物質),有情世間可分為欲界、色界以及無色界。

a、欲界:有飲食、睡眠、情愛(YIN欲),這三種欲望。欲界的眾生皆具有此三種欲望,然而人類除了這三種欲望外,還加上愛財,愛名,稱為五欲。

b、色界:此界的眾生都是依據禅定進入色界,沒有欲界眾生的欲望,唯有清淨微妙的色身。

c、無色界:無色界的眾生不但沒有欲望;而且也沒有身形的器界;他們沒有身體,也沒有外在物質的世間;只有五蘊中的‘受’、‘想’、‘行’、‘識’等的心,以及心所生發在活動。

(2)、器世間:根據地、水、火、風四大所形成的物質,以及星球、日月、山河大地,乃至小如針線等物質,以及物質的活動現象,如光、聲音、風、冷、熱等。

有情世間和器世間是由我們過去的煩惱,造種種業所形成的力量而產生的,因為過去的煩惱造作,所以現在受報;現在的煩惱又繼續造作。凡所造作(有為)都是無常;無常必然是苦,為什麼呢?因為無常就不自主,不自在;眾生對有情世間與器世間不能做主,所以稱為苦處。

(二)、苦相:

(1)、三苦:

1、苦苦:苦受以及順苦受的法。‘受’有苦、樂、捨三種受,我們在生活中感受到苦。苦苦是指苦受。除了苦受外,還有引起苦受的種種法也是苦,被稱為順苦受法。比如你的手被火燒到,手痛是苦,而燒你的那些東西的作用也應該歸於苦。我們會感覺到苦受是由嗔引起,我們要遠離、要拋棄,但它又如影隨形般地窮追不捨,所以我們覺得苦。八苦中的生、老、病、死、怨憎會五種苦屬之。

2、壞苦:樂受以及順樂受法變壞而引起的苦。我們享受快樂時,它卻如朝露般的消失無影無蹤,令人懷念,我們貪愛,就感受到苦,稱為壞苦。是你感受到快樂的東西,稱為順樂受法,因為變壞所以苦。愛別離與求不得苦屬之。

此苦苦與壞苦是由嗔、貪所引起的,此兩種苦凡夫可以世間的智慧覺知之,稱為世俗谛苦。

3、行苦:一切有為造作都是遷流變化,它包括苦苦、壞苦、捨受。我們不把不苦不樂受(捨受)當作是一種苦,但依行苦來看,它也是一種苦,原因是:‘捨受’是不永恆地,它無常變化,捨受之後,樂受、苦受業接踵而來,因為它遷流變化,不能做主,不自在所以苦,此稱為‘行苦’。此種行苦愚癡的凡夫不知不覺,唯有聖人能覺知,稱為聖義谛苦,五取蘊苦屬之。

(2)、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

回覆 引用 TOP

 1、生苦: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以人類來說,生時的眾緣逼迫,就是苦。我們住胎時,子宮是最小的牢獄、胎兒手腳沒法伸直、縮成一團,好像坐監牢,痛苦極了。此外,子宮裡的種種不淨,如羊水、血等,我們都得忍受,真苦;胎兒出世時,要從小小的陰道中鑽出來,有如兩座山壓頂,母親受苦,嬰兒也受苦,這是每個做母親的人都曉得的,所以嬰兒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另外嬰兒的皮膚很細嫩,一出世接觸到冷熱空氣,身體好像針扎那麼痛苦。此外,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覺得比較安全,一出世就有如迷途般,無依無靠,苦到要死,怕的要命,所以生是一種苦。

2、老苦:我們的身心衰損,朽壞,生出種種的苦受,身體老化,慢慢的不聽話,不中用;而我們的心逐漸沒力,想東西也越來越遲鈍,樣樣不如人,因而覺得苦不堪言;人老不中用,皺紋滿面,腰彎背婁,老態龍鐘,做不了事情,苦死。有些老年人在家無所事事,又擔心被子女遺棄、孤寂與疏離難以掙脫,尋取溫暖與親情難得;年輕力壯時,高朋滿座,意氣風發,神采飛揚,誰也沒料到晚年的境遇卻是如此的孤單,寂寞與淒涼。

3、病苦:身體的四大不調,百病叢生,所以苦。病有種種,有些病很輕微,有些病很嚴重,有些暗病不容易查知,結果暴病而終。最可怕的是牙痛,痛到呱呱叫,家人都要讓你三分,真正來講,‘吃’是病,貪東西也是病,但這些是屬於心病,這兒講的是身病。我們的身體有如機器,終歸會變壞,變換就是病苦。

4、死苦:我們的壽命享盡,病逝,或是天災人禍眾緣逼迫而終。臨命終時,死的境象令人難以忍受,恐怖之心油然而生。有些人死時,嚇的面色變青,死相可怖;有些人在死時,不願死去,雙手抓的緊緊。如果有一天我們發覺雙手不能動彈,一定苦的要命;人要死的時候,身體各部分慢慢的動彈不得,內心一定很恐慌,這就是死苦。大家都知道這生、老、病、死苦,甚至已經麻木了,無可奈何的接受;大家說反正都要死、想它做什麼?但是沒人講反正要病嘛,理它干嘛?當你病了,會呱呱叫,病苦來時,就受不了。當死還沒來臨時,你嘴巴大,愛講大話,當它來時,你就怕死。如果有人用刀指著你,你會嚇的要命,那就是怕死--死苦;還沒動到你,就嚇到如此這般,等死期到來時,更不用講了。

5、怨憎會苦:我們和冤家、仇人沒辦法避開,每每要見面,這就叫做怨憎會苦。比如一對夫妻,婚姻生活美滿,恩愛,過後吵架鬧翻了,但是為了兒女,夫妻之緣難斷,必須天天見臭、面臉臭;或是打工仔,雖與老板不和,但為了家計,為了五斗米而折腰,天天要和不喜歡的老板見面;還有某些同事,跟你吵過一次架後,兩人見面就不說話,因為某種業因緣,你不能離開他,天天要會面,這就是怨憎會苦。

6、愛別離苦:與至親,相愛的人乖離分散,所以苦。因為某一些因緣,所心愛的人兒離你遠去,你捨不得,所以感覺到苦。比如做父母親的,女兒出嫁或是兒子出國留學,思念總在分手後開始,常掛心頭。有的傷心流淚,哭哭啼啼;有的睡不著,吃不下。這些還不太嚴重,嚴重的是男女之間的情愛,相愛的人卻偏偏被拆散,很多情侶就因此跳樓殉情。在西方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東方有梁山伯與祝英台,這些纏綿偉大的愛情故事,常使同情他們的人淚流滿襟。

7、求不得苦:我們用種種辦法與手段,希望獲得自己所喜愛的東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結果還是得不到,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為人的欲望太多了,這樣多的欲望我們沒法實現或得到,所以是苦。

8、五取蘊苦:我們對五蘊(既是色、受、想、行、識五種身心聚合)的身心產生執著,稱為五取蘊。取是執取的意思。五取蘊剎那剎那的生滅,它一直遷流變壞,所以是苦。

(三)、總結:

在這三苦與八苦中,真正的苦是發生在於‘行苦’,此苦唯有聖人能覺知。佛教所說的苦與世間人所說的苦不同;佛陀出家修道,所看到的並不是世間人所知的苦受、樂受的苦而已,佛陀所覺知的苦是:這個世間一切都是有為變化,終歸變滅,不能自主故苦,此苦稱為‘行苦’。如果佛陀沒有為我們闡述,我們凡夫對它是不知不覺的,因為我們迷在苦、樂之中。這個苦必須以智慧觀察,所以初學佛者應以聞、思、修中的‘聞慧’來了解‘行苦’是一種苦。這個‘行苦’並非‘苦苦’與‘壞苦’,而是因為不自在,就是苦。苦聖谛中最究竟的苦是‘行苦’,如果沒有它,我們可以想盡所有的方法,修各種福報,追求種種的樂受;如果福報很大,在天上或人間享受五欲之樂的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苦為何物,只知道樂,那麼這個苦聖谛就沒法成立。但實際上並不如此,這五欲之樂是包含在行苦中,因為它會變化、變壞;也就是說即使升天做天人,在天上享樂,但天福有享盡之日,樂報沒了,苦報就接踵而來,所以‘行苦’是真正苦之所在。

【二、集聖谛】

集聖谛是苦的生因,他能集生死苦,故稱為集聖谛。集就是招感集取,招感就是業力被煩惱所引發出來;集取就是煩惱在造業。因為我們過去造種種的業形成力量,加上過去與現在種種煩惱的引發,使我們受種種苦。所以這個集聖谛所要講的就是煩惱以及煩惱所造的諸業行。

(一)、煩惱:佛說我們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教導我們以八萬四千法門對治之。然而這個八萬四千是表示多數,它說明眾生有很多煩惱,我們不可能全部認識,只要認識主要的煩惱即可,它們是六根本煩惱以及大、中、小隨煩惱。由於時間有限,我在此只講六根本煩惱。此是凡夫非常嚴重的煩惱,因為他引發其他煩惱的生起,所以稱之為根本煩惱。六根本煩惱又稱為十惑,它們既是:

(1)、貪:貪有很多種,普通來講我們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人類的一生就是在這其中打滾,虛度一生。因為我們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願被他束縛。我們除了晚上睡覺,從早到晚為生活奔波,忙這工作,拼命想發財,這就是貪財。同事又追求種種名譽、地位;有些人又貪吃;到了某一段年齡有對色欲(YIN欲)有種種的貪求,所以說我們的人生就是為了滿足五欲而過活;如牛被人牽著鼻子走,我們也如牛一樣被五欲牽著鼻子走,所以五欲的貪是煩惱。

(2)、嗔就是生氣的意思,這個生氣有很多種類,人家罵你,不能忍受,起嗔心。嗔與貪剛好相反,貪是遇到快樂的境,你追求;嗔是遇到不快樂、不喜歡的境,你要拋棄它,但又丟不了,所以嗔。

(3)、癡: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稱為癡。

不明事理就是對世間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覺,好像人是怎樣來的?死後怎樣去?此外,對四聖谛、三寶的實、德、能,既是說對於真理的真實、三寶的功德、自己與他人能修行解脫等無知,都是愚癡。

另一種愚癡就是對是非不分明,比如人家為你講佛法,你不懂對或不對,人家跟你講對的,你以為是錯;人家跟你講錯的,你卻以為講對,這也是愚癡。

回覆 引用 TOP

 (4)、慢: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內心高舉,看不起別人,稱為慢。比如某人的兒子修完大學課程後,那個做母親的就覺得了不起,到處向人炫耀;或是有人養了一只漂亮的狗,他覺得了不起,帶著那只漂亮的狗招搖過市;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和財產等,都稱為慢。

慢的種類:

1、有些人很有能力,才華洋溢,高人一等,結果看輕別人。

2、有人的地位很高,你以為跟他平等,結果你覺得自己了不起。

3、自己比別人差,但不認輸,卻認為他人沒什麼了不起,我只是不做而已,這是慢的心裡在作怪。

(5)、疑:對於佛法因果道理懷疑。

(6)、身見:執著五蘊的身心裡面有一個我,乃至身心以外有我。

(7)、邊見:執著斷、常二見。就是說認為‘我’是永恆的,就是執住‘常’;認為人死後一了百了,什麼都完了,這就是執著「斷’。我們凡夫就是有這兩種邪見,稱為邊見。

(8)、邪見:各種不正確的思想、它包括:對因果起不正確的知見,撥無因果;認為沒有過去世,沒有將來世,這些都是邪見。

(9)、見取見:執著我們的見解是對的,稱為見取見。我們凡夫又一個很深的執著,認為我的見解才是對的,別人的見解都是錯的,這叫做見取見。

(10)、戒禁取見:執著不正確的戒律,稱為戒禁取見。比如有人放生,放雞說以後不能吃雞;放烏龜就說以後不能再吃烏龜,這其中沒有因果關系,根本無此事,佛陀是根據因果道理來制定戒律,所以這是戒禁取見;甚至有人認為一定要吃素才能解脫,所以他吃素,這也是戒禁取見。菩薩道行者,為了避免因他吃肉而要殺害眾生,所以吃素,這是一種慈悲心的表現,並非是為了要解脫而吃素,如果吃素能解脫,牛羊早都解脫了。

更有些人持牛羊豬狗戒,他們學習牛羊豬狗所做的一些行為;有些不吃這些眾生的肉,好像興都教徒認為牛是神聖的,所以不吃牛肉;某些教徒卻認為;豬是骯髒的,所以不吃豬肉等,這些都是戒禁取見。

這六個根本煩惱妨礙我們解脫生死,其中嚴重的三大煩惱是貪、嗔、癡,稱為三毒;在這三毒中最嚴重的是貪愛。(請參考《煩惱》)

愛的種類:

1、對樂欲、財富、權勢等五欲之貪求與執著。

2、對意念、理想、觀點、意見、理論、概念、信仰的貪求與執著。

3、求生存、求再生、求生生不已及永生的貪求與執著。

4、不再生存的渴求。

佛陀說我們煩惱中的‘愛’是集谛的主要原因,故集論說‘若愛、若後有愛、若貪喜集行愛、若彼彼希樂愛是名集谛。’就是說貪愛是苦生起的主要原因,我們對現前的事物苦苦貪求,此稱為愛。

1、後有愛:我們想要追求永恆的我,追求死後的將來,而這樣的貪愛,使我們死後將來再繼續受生,稱為後有愛。

2、貪喜集行愛:當現前的境界出現時,我們因迷惑而執著它,稱為貪喜集行愛。

3、彼彼希樂愛:我們知道現前這樣快樂的境界,追求將來也要有這樣的境界,稱為彼彼希樂愛。比如今生夫妻生活適意、恩愛,希望將來死後夫妻再結來生緣。

因為這種種的愛,使到我們死後再來生死輪回。由這個貪愛的煩惱使我們產生常、樂、我、淨四個顛倒。在這個貪愛之中有一個‘自體愛’,稱為我執。眾生對這個我執深執不捨,便無時無刻都在求生求存,求再生,求永恆的生存。因為這個貪生的欲望,使得過去、現在所造的諸業得到滋潤,繼續向前推動。業是過去的因,貪愛這個煩惱是現在的緣,因緣和合,我們就生生不已,一生有一生。

(二)、業:我們過去及現在世所造的種種業行,它也是屬於集。因為業行能集無量種眾生業道於內身。

(1)、業的意義:業為造作義,既是有意造作之行為稱為業。業所造成之效應(果報)稱為業報。此中造作之心有善、惡、無記三種,形成善、惡、無記三種業報。

(2)、業的推動者:求生、求存、求再生之‘有愛’滋長意志造業,是生命能繼續延續及向前邁進。(請參考《業力與輪回》)



【三、滅聖谛】

滅聖谛既是苦滅聖谛。它說明眾生可以從生死相續不斷的苦報中得到解脫。滅是指滅除惑、業、苦,斷著貪嗔癡等無明煩惱,不再有造作之心,究竟不生,不生所以不滅,既是涅槃。




回覆 引用 TOP

 (一)、涅槃:

(1)、涅槃之意義:涅槃是不生不滅之義。佛說涅槃是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實相既是真理,不是語言文字所能诠釋,唯有智者親自證悟方知;故說:‘語言道斷,心行處滅,非妄想凡夫所能臆測。’涅槃並非因緣所生,是無為,是沒有造作的,並不是語言所能闡釋的,不是常,不是無常,也不是斷;不是苦,也不是樂,無相可得。既然什麼都不是,為什麼還有這回事呢?

(2)、佛陀演說涅槃的原因:因為世間所知的一切法,皆由因緣和合而生,皆是無明煩惱之產物,而我們因迷惑以為有的一切事物,它們的實相是非有非無(離有無)之不生不滅。我們凡夫所知道的生滅幻相,是迷惑而執著以為有的,本來沒那件事,它不是有,也不是無。如果說有,就是執著常;如果說無,那就是執著斷。我們凡夫一直在這相對的概念裡打轉,在講涅槃時,佛陀不講有、無,生、滅;他講非有非無,不生不滅。而不生不滅有會使人誤解為:除生、滅之外,還有一個不生不滅,那又是錯誤了。

凡夫所迷惑的生滅萬法之中,具有不生不滅的本性,但是因迷惑而不知不覺,認為它是生滅的。比如我們觀賞《釋迦牟尼傳》這部電影,從佛陀降生到他涅槃,這只不過是銀幕裡的變化罷了,裡面並沒有人在生,在死,那只是一些光影閃來閃去,在這些光影中,沒有生也沒有滅,沒有這為聖者在生,在滅。而世間的真相也是如此,它本來是不生不滅,但是我們的智慧被煩惱所遮蓋,就以為他有生滅,故唯有斷除煩惱的聖者,才能證得這個涅槃。此涅槃並非是在生滅之法以外,另有一不生不滅之法可以證得;而是在生滅法之中,發現到不生不滅之真相,此才可稱為證得涅槃。

這世間一切生滅無常,有很多人都不要,希望能擺脫它,到一個不生不滅的地方去。但是沒有這樣的地方,這個的地方就在生滅無常裡面,它原本就是不生不滅的。因為我們迷惑,所以以為它生滅。當一個人覺悟之後,就會發現到:原來在這生滅萬法之中,一切法的本性都是不生不滅。所以證悟的阿羅漢聖者,並沒逃到另一個地方去,而是在這個世間體悟到一切萬法本來不生不滅,稱為證得涅槃。涅槃並不屬於因果,所以涅槃並不是我們斷除了煩惱後所得到的果報。《金剛經》曰:‘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佛陀證悟涅槃(成佛)時,無一物可得,阿羅漢證悟涅槃亦復如是。我們眾生就是獲得太多,這邊拿,那邊抓,‘財產’太多,樣樣都放不下,所以沒辦法覺悟與解脫。如果有一天,我們覺悟到無所得時,既是斷除了一切煩惱,那時就證悟涅槃了。

涅槃就是無生,無生所以不滅,所以涅槃有稱為不生不滅。因為不生所以就非有,非有就不無,就是不是有,也不是無,故涅槃不屬於存在或不存在。有很多人誤解了涅槃,他們迷惑地問涅槃以後,那個人存在嗎?他去了哪裡?但是涅磐是無生,無生就沒有滅,就不能稱為有,也不能稱為無。一個東西生出來,你稱它為有,它滅掉了,你稱它為無,沒有生不能稱為有,不能稱為無。涅槃不屬於有、無,就不能問涅槃者存在或不存在?存在或不存在是凡夫煩惱的概念。涅槃並沒有一個人證到涅槃,因為覺悟涅槃的人一無所得,包括這個‘我’,就是他覺悟到‘無我’,既然無我,就沒有我證悟涅槃。證悟涅槃就是沒有煩惱的智慧,這其中無一法可得,就是這麼一回事而已!

以凡夫的眼光來看,證悟涅槃者再也沒有造作,他不求生,也不求斷滅,他不會認為這個世間給他種種苦,要把它們斷掉,他的內心沒有執著與掛礙,寂滅清涼、(寂既是寂靜不動;滅既是煩惱不生。)心行處滅,這和我們凡夫不同,凡夫的心無時無刻不住在一個地方造作,而證入涅槃者就沒這回兒事。

【四、道聖谛】

道是出世間的因,解脫苦的方法,通往涅槃之路稱為道。廣義的說有三十七道品,狹義的說有八正道。

(一)、修道的層次可分為五個次第:

(1)、資糧位:修五停心以及四念處。

(2)、加行位:觀四聖谛,既是觀苦、集、滅、道谛。

(3)、見道位:覺悟見惑,斷三結,既是斷除我見、戒禁取見以及疑結。所謂結就是束縛的意思。

1、我見結:身見是一種知見,因這個知見使我們做出種種傻事,而見道的人沒有我見,但並不等於沒有我慢。我慢是我們的內心高舉,認為有一個主體存在;而我見是執著現前的身心有一個我。所以見道的人只是破除我見,沒有破除我慢。

2、戒禁取見結:守持種種不正確的戒律,見道者無此煩惱。

3、疑結:見道的人對於佛、法、僧有絕對的信心,絲毫無懷疑。

所謂見道既是見到涅槃之道路,我們現在聽聞佛法,是聽涅槃之道,並沒有見。比如我告訴你從新加坡怎樣搭飛機到東京,下了機要怎樣搭車到火車站,從火車站怎樣搭車到一個鄉下,再從鄉下去一間寺廟。如果你們從頭聽到尾,這只是聽而已,但是你們真的去到那個地方,那才是見道。我們聽聞了很多佛法,有一天覺悟道真的是如此的時候,那就是見道。見道的人斷除了我見、戒禁取見及懷疑三種束縛他們的輕微煩惱,稱為三結。

(4)、修道位:修行者見道後繼續修行,稱為修道位。既是初果、二果、三果聖者,這些聖者稱為有學聖人。

(5)、無學位:既是證悟阿羅漢果。證阿羅漢果的聖者已經完全解脫煩惱,再也不必學習即修行解脫的方法,稱為無學,所以阿羅漢稱為無學聖人。

(二)、修道的方法:

修道的法門有很多,主要的有下列幾種:

(1)、五停心:修習以下五種法門,能制止心內的過患,然後得定而引發智慧。

觀法:    所對治之煩惱:

不淨觀--對治貪欲--觀內身不淨,除色身愛;觀外身不淨,除YIN欲愛。

慈悲觀--對治嗔恚--於怨親等觀,慈心與樂,悲心除其苦。

因緣觀--對治愚癡--觀生死中唯有十二因緣,其中無我,無作者,無受者。

界分別觀--對治我慢--觀十八界各界有各自之法,無有一合相之我。

數息觀--對治散亂--數出入息,系心於息而得定力。

在這五停心中的不淨觀及數息觀是修行入道的初門,合稱為二甘露門。

1、不淨觀:觀察自身與他身的不淨,為了對治我們的貪欲,因為我們對身體有貪愛,這是一種煩惱,也是一個心病,佛陀就為我們開了一帖藥方,叫做不淨觀,我們一眼看到某人就喜歡上他,是因為認為他漂亮、干淨等等,那是因為我們的智慧被貪愛的煩惱所遮蓋住,看不清楚真相,而不淨觀是告訴我們要看他不淨的地方,比如他的皮、肉、血等,沒有一樣是干淨的,皮膚流出來的是汗,七孔流出來的都是糞,是骯髒的。皮膚下的血肉是臭腥的,肚子裡所裝的都是糞便,所以我們的身體是‘糞桶’,不是‘飯桶’。我們最嚴重的貪欲就是YIN欲--色欲,所以佛陀教導我們修不淨觀以破除之。(請參考《四念處》)

2、慈悲觀:慈悲觀是要對治嗔恨心,修慈就是要給眾生快樂,修悲就是要拔除眾生的苦。我們要經常作這個慈悲心的觀想,慢慢地對於眾生就不會嗔恨,生起憐憫之心,所以說慈悲觀能對治嗔恚。

回覆 引用 TOP

[隱藏]
 3、因緣觀:觀十二因緣以對治愚癡。在這十二因緣的流轉中無我、無作者,沒有受者。(請參考《十二因緣》)。

4、界分別觀:我們觀察十八界以對治‘我慢’。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以及六識,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稱為十八界。我們個別觀察它,裡面沒有一個我,這十八界合起來的一個整體,稱為一合相,它也不是我,所以觀十八界可以對治我慢。

5、數息觀:稱為阿那波那,譯為持息念(數息)。修數息觀對治散亂的心,我們的心如猴子般跳來跳去,所以要把它系在呼出吸入的息氣上,慢慢的心就會平靜下來。這五種修行方法稱為五停心,它可使我們的煩惱:貪、嗔、癡、慢以及不定的心平靜。

(2)、四念處:又名四念住,所謂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及法念住。

四念住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以四念處對治我們的常、樂、我、淨四顛倒。

1、身念住--觀身不淨:觀色身四大不淨,乃至外境亦不淨,以對治身體干淨的顛倒想。

2、受念住--觀受是苦:觀六根所生受,及受的苦樂捨,三種皆是行苦,因為它無常變化,不能做主就是苦,所以觀受是苦對治樂的顛倒。

3、心念住--觀心無常:觀六識心生滅最迅速,無有一念停留,我們的心念一念一念在那兒變化,佛陀說吾人之身還有幾十年慢慢地發生變化,可是我們的心念一秒鐘卻不知道變化多少,所以佛陀教導我們要觀心無常。眾生執著這個世間有一個精神不變的我--心。這是一種顛倒,一種錯誤,這個心是變化無常的,並不是永恆不變,所以要觀心無常。

4、法念住--觀法塵及一切法無我、無我所,而我們執著有一個我,所以我們要觀法無我。

四念處必須從觀身不淨,而觀受是苦,然後觀心無常,最後觀法無我。因為身體的活動叫粗,受比較微細,心比受微細,而法是最微細的。(請參考《四念處》)

(3)、八正道:此八正道是道谛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

1、正見:對事的如實知見,出世間的正見唯有在見道者最為清淨;對宇宙人生生死與解脫之四聖谛理,智所證知,直窺實相。世間正見只是一堆經驗所積累的知識,是通過名稱、標志及事物的相貌與形狀之正確分別罷了。出世間正見唯有通過修禅定及放下一切雜染心才能生起。若依多聞佛法而分別邪正因果,也能生起正見,所以正見由多聞、思維、修持得來。

2、正思維:沒有貪嗔等煩惱情況下,依正見觀察、思維,如理地作出決定,故又稱為正欲或正志。由正思維才能做出正確之身口意業的行為。比如說蟑螂損害人類是害蟲,我們應該殺它,如果這是正確的道理,那人類損害其他的眾生,它們也應該殺我們!這是不正確的思維,因為這其中摻雜了‘我’的煩惱,以人為中心,認為有損人類利益的是害蟲,所以我殺它不要緊,它殺我不行!

3、正語:即戒止口之四惡業。

(1)、不妄語欺騙。

(2)、不兩舌,搬弄是非;或發表引起兩者間之憎恨、敵意及不和之言論。

(3)、不粗惡口罵人或苛刻、酷毒之諷刺等。

(4)、不作無意義及無利益之空談或花言巧語--绮語。

不講這四種話語就是正語;我們應該合理、真誠、以及和藹可親的話。

4、正業:不是正當的職業,而是正當的行為,即戒殺生、邪YIN、偷盜等,行為善良,不侵害一切眾生就是正業。於修道時,在行住坐臥中正念而住。

5、正命:以合法不損害他人的謀生方式來維持生命,乃至不販賣眾生、軍火、殺生器具、醇酒、毒品或嫖賭等。若是出家眾,則如法求衣服、飲食、坐臥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

6、正勤(正精進):精進努力離惡向善,即精進修道。這裡的正精進專指修禅定而言。正勤有四,所謂四正勤既是:

(1)、未生善令生

(2)、已生善令住

(3)、未生惡另不生

(4)、已生惡另滅

7、正念:以世間法來說,不生邪惡之心念,稱為正念,反之則是邪念。以修行來說既是憶念正法,如四聖谛、八正道、四念處及菩薩道等等修行方法為正念。於修道中不忘失所修的法,心念時時明了不忘失,比如念佛,對於念佛的境要明記不忘,這叫正念;如果念佛時想吃東西,是不正念,即使在念佛時想要去救人等好事,若不覺知心已隨境轉,也是失去正念。這個八正道中的正念偏重於定學,既是你所修的法或境,要保持它,稱為正念;如果沒辦法保持它,既是失去正念。

8、正定:心一境性,不向外馳散,正定有初禅至滅盡定,禅定時的用心不外兩種情況:

(1)、止(三摩地):即入定,心一境性,並非不起念,而是心念保持在單一之定境中。

(2)、觀(毗婆捨那):於定中起智慧,用佛法觀察實相。

修‘止’能暫伏煩惱,但不能除去煩惱;修‘觀’則能除去所對治的煩惱。

┌戒:正語、正業、正命

三無漏學-┼定:正勤、正念、正定

└慧:正見、正思維

(三)、總結:

(1)、在道谛中並沒有祈禱,膜拜與儀規,因為這些不是正道。不過,對於教義不理解之初信者,由於宗教情操的需要,通過優美的習俗與儀式來引導他們走上這條聖道。

在小乘經典中注重正見,大乘經典中注重般若,所謂五度如盲,般若如眼。

有人認為正精進不屬於定學,修八正道時,每一道都要精進,然而對修解脫道者來說,八正道中的正精進應該偏重於修定、修正念、修智慧,並非在正業、正語、正命此三道中精進。一個修行人如果一直精進的修正語,講好話,那他的心就散亂了。

(2)、八正道有時又被解釋為兩種:一者、世間之八正道,既是正確生活之標准。二者、出世間之八正道,既是修解脫道之修行者所應遵行之生活標准。八正道是任何修學佛法之佛弟子皆應完成之生活方式,唯有八正道才能淨化眾生的身心。它是一條通過德行(戒)、理性(慧)與精神淨化(定)而走向體證世間實相的途徑。

回覆 引用 TOP



伸延閱讀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
 提示:支持鍵盤翻頁 ←左 右→ 發新話題發佈投票
請先登入
小貼士:
依家可以用“@”tag會員啦!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Uwants.com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Uwants.com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 2003- Uwants.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