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wants TV消閒生活手機討論遊戲地帶影視娛樂校園生活數碼科技寵物樂園學術文化體育世界購物廣場時事投資貼圖影片上班一族美容纖體戀愛婚姻汽車討論站務管理
發帖
註冊 登入/註冊
追帖 打印

香港(現存的)早期電影



香港(現存的)早期電影

[隱藏]
由1914年 <<莊子試妻>> 至1948年底香港生產了近900部電影, 但因種種原因,
幾乎全部失傳, 尤其是戰前的, 日治時期的電影, 剩下的不到10部

經有心人 方創傑先生的協助, 2012年香港電影資料館從美國找到並運回一批三,四十年代的香港電影, 稍為補救了這段時期的空白

香港早期電影包括默片, 有聲片(粵語片, 國語片), 黑白片, 彩色片(五十年代更有3D),
片種有紀錄片和劇情片, 小弟也包括兩,三套有關香港但並非香港出品的電影

以下列出香港電影資料館(或電視台)公映的香港早期電影:

01.<<愛迪生短片>> (1898)(紀錄片)(默片)
02.<<經巡中國>> (1917) (紀錄片)(默片)
03.<<勳業千秋>> 又名《建國史的一頁》(1941)(紀錄片)(國語) (二十年代拍攝)
04.<<海角詩人>> (1927)(默片, 缺本) (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出品, 香港赤柱拍攝,取景)
Poet From The Sea
十分珍貴, 請下載保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qEmcYc4GsY

粵語配音默片《海角詩人(A Poet of the Sea)》(1927)
***注意:請看片段下面, 有詳細的描述, Bosham(即hkgalbert)這位老人家喜歡講粗口,標奇立異, 不喜勿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vwh4q3qvZ0
05.<<荼薇香>> (1936)
06.<<女性之光>> (1937)
07.<<續白金龍>> (1937)
08.<<延安內貌>> 又名《西北線上》(1938)(紀錄片)(默片)
09.<<太平洋上的風雲>> (1938)
10.<<血肉長城>> (1938)
11.<<銷魂大姐>>(1938)
12.<<貂蟬>>(1938)(國語)
13.<<南國姊妹花>>(1939)(TVB)  
14.<<血淚情花>>(母女恩仇) (1939)
15.<<鍾馗捉鬼>>(1939)
16.<<孤島天堂>> (1939) (國語)
17.<<血濺桃花扇>> (血灑桃花扇) (1940)
18.<<觀音化銀>> (蔡中興建築洛陽橋) (1940)
19.<<天上人間>> (1941)
20.<<民族的吼聲>> (1941)
21.<<前程萬里>> (1941) (國語)
22.<<蓬門碧玉>> (1942)
23.<<癡兒女>> (1942)(TVB)
==============================
24.<<情燄>>(1946)
25.<<何處是儂家>>(1947)
26.<<苦鳳鶯憐>> (1947)
27.<<南島相思曲>> (1947) (國語)
28.<<烽火漁村>>(1948)
29.<<瘋狂月老>>(1948)

大觀聲片有限公司(美國分廠):
30.<<光明之路>> (1946)
31.<<黑市夫妻>> 又名 <<吾友之妻>>(1947)
32.<<海角情鴛>> (1947) (彩色)
33.<<金粉霓裳>>(1947)(彩色)
34.<<狂風逐燕飛>>(1948)(彩色)


香港電影資料館曾把以上的早期電影放在以下主題下公映(或即將公映):

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2014年2-3月
http://www.lcsd.gov.hk/fp/documents/2067203/2244037/100_Must_See_Booklet.pdf
100 must see hk films.jpg

2009 及 2011的館藏之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世界視聽遺產日」特備節目,

2014 香港早期電影遊蹤
《香港早期電影遊蹤-節目特刊第一冊》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documents/2005525/2007294/ebrochure_01.pdf
《香港早期電影遊蹤-節目特刊第二冊》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documents/2005525/2007294/ebrochure_02.pdf
《香港早期電影遊蹤-節目特刊第三冊》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documents/2005525/2007294/ebrochure_03.pdf
展影 70.jpg香港早期電影遊蹤 1.jpg香港早期電影遊蹤 2.jpg香港早期電影遊蹤 3.jpg


2015 尋存與啟迪    — 香港早期聲影遺珍
《尋存與啟迪香港早期聲影遺珍》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documents/2005525/2007294/EC_ebook_TC.pdf
展影 76.jpg展影 76 a.jpg


2016 尋存與啟迪二 — 香港早期聲影遺珍
展影 79.jpg

2017 尋存與啟迪三 — 香港早期聲影遺珍 (即將公映)
展影 84.jpg

[ 本帖最後由 8051 於 2017-11-8 12:31 AM 編輯 ]

回覆 引用 TOP

香港電影資料館將會公映以下的早期電影,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就不要錯失良機

1. 2015 特別早場:喜見鬼才楊工良

<<苦鳳鶯憐>> (1947) 馬師曾,張月兒,林妹妹,劉克宣,黃楚山 導演:楊工良 編劇:莫康時 出品:南洋影片 美術:梁海山、陳其銳

===================================
2. 2016 尋存與啟迪二 — 香港早期聲影遺珍

<<銷魂大姐>>(1938) 陳雲裳, 鄺山笑, 黃楚山, 陳倩如, 廖夢覺 編導:汪福慶 出品:南洋

<<鍾馗捉鬼>>(1939)白燕,胡戎,羅大鉗,羅細鉗,朱普泉,劉桂康 編導:黃岱 出品:南山

<<情燄>>(1946)李清,李蘭,吳楚帆,鄭孟霞,盧敦 編導:莫康時 出品:大華

<<何處是儂家>>(1947)張瑛,小燕飛,俞亮,高魯泉,陶三姑 編導,製片:李鐵 出品:鐵麟

<<烽火漁村>>(1948)關德興,白燕,小燕飛,黃楚山,姚萍,多個角色 導演:胡鵬, 編劇:秦劍 出品:和合

<<瘋狂月老>>(1948)黃超武,紫羅蓮,盧敦,陳若何,李月清, 導演:盧敦 編劇:王鏗 原著:怡紅生(即余寄萍)出品:四海

--------------------------------------
參考電影:
<<銷魂大姐>>(1938)
<<神經大姐戇姑爺>> 又名 <<傻大姐>>、<<傻女婿>> 1956 任劍輝、鄧碧雲、羅劍郎、 李香凝 ( 即李鳳聲 ), 導演:馮志剛, 編劇:馮一葦, 出品:平安

<<鍾馗捉鬼>>(1939)
<<冤魂鏡>> (1966) 林家聲,吳君麗,梁醒波,靚次伯 導演:凌雲 編劇:馮一葦 出品:華源

<<情燄>>(1946)
<<天作之合>> 又名 <<假鳳凰>>(1956)黃超武,鄭碧影,張瑛,芳艷芬 編導:莫康時 出品:德華

<<何處是儂家>>(1947)
<<野花香>>(1959)梅綺,羅劍郎,梁醒波,李香琴 導演:陸邦 編劇:盧雨岐 原著:馬師曾同名粵劇 出品:金門

<<烽火漁村>>(1948)
<<漁歌>> (1956) (國語) 林黛,嚴俊,王萊 編導:卜萬蒼 出品:香港新華

<<瘋狂月老>>(1948)
<<此恨綿綿無絕期>> (1949) 張瑛,梅綺,盧敦,馮應湘,吳回 導演:盧敦 編劇:谷柳(即黃谷柳) 出品:大群

回覆 引用 TOP

小弟原本是想談戰前的粵語片, 但看過香港電影資料館近幾年放映的早期電影, 知道香港戰前已有拍國語片,

因為戰亂, 有些原本拍好的電影要到日治時期, 甚至是戰後才放映, 所以時間選擇止於1948年, 1949年香港電影產量大增, 就歸入五十年代初的範圍...

最後就定了一個範圍較廣的題目:香港(現存的)早期電影




回覆 引用 TOP

1. 愛迪生短片 (1898)

香港電影資料館在 在2014年的 "香港早期電影遊蹤"節目中放映了<<香江光影重溫>>

<<香江光影重溫>> 是由八段短片組成的, 由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光影紀事
(默片,現場音樂伴奏):

1. <<愛迪生短片>> (1898) (9.5min)
2. <<查理基斯爾拔短片:香港、上海、北京>>(10min)
3. <<香港風貌>> (24min)
4. <<戰前香港風貌>> (8min)
5. <<香港淪陷>>(6.5min)
6. <<英軍佔領東京和香港>> (7min)
7. <<浪漫縈迴:香港遊記>>(1935 ) (9min)
8. <<香港:中國的大門>> (1938) (12 min)

當中<<愛迪生短片>> (1898)尤其重要(其他七段, 我也沒有資料)

美國的愛迪生(Thomas Edison)開發了攝影機及放影機後,又成立專為拍攝短片的攝製部門, 提供影片給租了放影機的顧客(當時放影機是只租不賣的, 短片卻是一次過賣斷的)

拍攝短片之後就慢慢發展成電影工業了

1898年愛迪生派遣拍攝人員到世界各地拍攝短片, 其中一站是香港, 於是就有<<愛迪生短片>> (1898),
香港的短片又包含五部份:
-香港街景
-香港總督府
-香港碼頭
-香港商團
-錫克炮兵團

網上流傳的<<愛迪生短片>> (1898)的片段提到有督憲府,南北行, 九龍的黃埔貨倉

1898 香港最早紀錄影像 - 愛迪生短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0AKpvd__xw

當時除了美國的愛迪生外, 還有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Lumière brothers(Auguste and Louis))也同時開發了攝影機及放影機, 與愛迪生競爭,

亦因此, 大家怕技術流出, 放影機只租不賣,攝影機連帶攝影師也是自己公司的, 到世界各地放影的機器及放影人員隊伍也是不假外求

早期有一說法是根據香港的華字日報一則廣告說,早於1896年盧米埃爾的助手到了香港放影短片,並在香港拍攝過一些片段, 這應是電影最早傳入香港甚至是中國的活動...,後來的考証認為此說法,在沒有其他証據支持及找不到留存的香港電影片段而存疑

<<愛迪生短片>> (1898)應算是最早的香港電影影像了, 當然這不是香港生產的影片


參考:
<<香港早期電影遊蹤-節目特刊第一冊>>, 香港電影資料館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documents/2005525/2007294/ebrochure_01.pdf
<<香港電影史話(笫一卷 默片時代 1896-1929)>>, 余慕雲
<<香港影視業百年>>, 鍾寶賢

[ 本帖最後由 8051 於 2015-10-31 08:02 PM 編輯 ]

回覆 引用 TOP

[隱藏]
愛迪生及盧米爾兄弟開發了攝影機及放影機, 他們派人到世界各地放影他們拍攝的短片
這類短片多是風景, 人物, 慶典, 戰事, 宗教等, 後來亦有人拍短的故事片, 如
法國的Georges Méliès 在1902拍的 <<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A Trip to the Moon (HQ 720p Full) - Viaje a la Luna - Le Voyage dans la lune - Georges Méliès 1902


這應是近年加工的彩色版:
月球之旅 Le Voyage Dans La Lune


開發了攝影機及放影機之後幾年, 新的放影機生產商(美國的 拜奧(Biograph)及偉塔(Vitagraph)和法國的 百代(Pathè Frères))加入競爭

百代更早在1902年改進了盧米爾的技術,引入棚內拍攝(我估是廠景), 進行大量拍攝, 早已大賺, 再四處成立戲院放影短片, 形成製作-發行-上映的電影工業化模式

美國因專利問題要延至1909年, 由 愛迪生牽頭與多間公司"合作"製訂了美國有關電影的標準, 如一本(one reel)是15分鐘等, 影嚮後來的電影工業標準

早期在香港放影短片, 觀眾由最初的達官貴人慢慢普及至普羅大眾, 放影的場地有在空地(搭帳篷圍住放影機,觀眾付費入內觀看), 茶樓, 大戲戲院, 到後來的電影戲院,

初時香港的觀眾看短片, 只當是看西洋奇技, 興趣不大, 後來放影商"搭"大戲戲班, 在大戲正場完場之後放映短片, 最早的大戲戲院兼放映短片的有重慶,高陞及太平戲院, 到1907年香港才有專為放映短片的電影戲院, 第一間是 比照戲院(由 盧根及猶太人Ray合辦), 同年年底又有全華資的 香港影畫戲院

1867年成立的香港第一間大戲戲院 同慶戲園, 到二十世紀初改作電影戲院
同慶戲園.JPG

盧根(網上找到的唯一照片)
盧根.JPG

生產短片除了美, 法兩國, 英, 日隨後也開始加入, 香港放映短片日漸普及, 但要吸引到香港人(年青人)對製作電影產生興趣, 就要等到美國人 布拉斯基(Benjamin Brodsky, 猶太,俄裔人後移民美國)來港之後


參考:
<<香港影視業百年>>,鍾寶賢
<<早期香港電影史(1897-1945)>>,周承人, 李以莊

回覆 引用 TOP

布拉斯基和香港的第一部電影

布拉斯基f10f83c8-dad5-4e54-9e5c-eae24141db98.jpg

      布拉斯基出生於俄國貧苦家庭, 十四歲就乘船偷渡到美國,由低層做起, 最後致富, 做過馬戲班, 劇院, 電影, 人生大起大落, 他首次來華是帶著他的馬戲班, 回美國後改為投資電影, 後再次到中國做電影放映,發行和拍攝新聞片/紀錄片的業務, 他的公司分佈在上海, 香港,日本, 檀香山等

       有一說法是布拉斯基(=布拉士其?)在1909年來到上海成立了亞細亞公司(China Cinema Co.), 並拍了四套故事片, <<西太后>>,<<不幸兒>>,<<偷燒鴨>>和<<瓦盆伸冤>>, 後兩部是到香港拍攝的, 布拉斯基在1912年轉讓了亞細亞公司給別人, 1913年來港成立華美公司專做拍攝新聞片

       <<瓦盆伸冤>>因沒有任何其他紀錄及見証而存疑, <<偷燒鴨>>就有較多資料及見証, 其中一個助証是導演 關文清說, 1917年他在美國時看過此片, 因此<<偷燒鴨>>(1909)便是香港的第一部電影(故事(短片))


<<偷燒鴨>> 故事大概是小偷想乘機偷走燒鴨, 但黃雀在後, 被警察逮個正著, 是一套諧趣片
"導演": 梁少坡
攝影: 布拉斯基
演員: 梁少坡 (飾演 偷鴨小偷)
         黃仲文 (飾演 肥胖賣燒鴨商販)
         黎北海 (飾演 警察)

三位演員都是香港電影的先軀人物, 黃仲文, 梁少坡與 黎民偉同是清平樂文明戲劇團, 黎北海是 黎民偉的四兄

黃仲文的資料不多, 只知後來仍當演員, 參演過南越電影公司的<<添丁發財>>(1926) , 曾成立四匙電影公司


南越影片公司1926時的 梁少坡, 黃仲文, 關文清
添丁發財(1926) 梁少坡, 黃仲文, 關文清.JPG


梁少坡 的資料也不多, 他是香港的第一位電影"導演", 亦是<<瓦盆伸冤>>的"導演", WIKI 上說 梁少坡在
1922年與黎民偉等人創立民新影片公司,並在民新第一齣電影《胭脂》(1925)演出毛大一角
1922年同年,與他的弟弟在廣州成立鑽石影片公司,執導《愛河朝》
1926年,為南越影片公司編寫電影《添丁發財》的劇本。
1930年加入聯華影業公司擔任編導,並在聯華演員養成所出任導師。

黎北海 亦是 <<莊子試妻>>(1914) 的"導演"及演員


布拉斯基離開上海回美途中經香港期間, 由 羅永祥介紹, 與 黎民偉"合作"拍成<<莊子試妻>>(1914), 布拉斯基以華美公司負責技術,器材,資金等,  黎民偉以人我鏡劇社名義,提供劇本, 演員, 道具, 佈景場地

<<莊子試妻>>(1914)  故事來自粵劇<<莊周蝴蝶夢>>其中<<扇墳>>一段
(白話版故事可以看此 莊子試妻---最毒婦人心的由來
http://morganwu.@@@@/blog/post/18728812-莊子試妻---最毒婦人心的由來

(網址應被uwants攔掉, 可在Google 找"莊子試妻---最毒婦人心的由來 "便可)

"導演":黎北海
攝影: Vanvezer(萬維沙)華美公司的攝影師
演員: 黎北海 (飾演 莊子)
         黎民偉 (反串飾演 莊子妻)
         嚴珊珊 (飾演 婢女?/扇墳婦人?)

因當時無法招聘女演員, 黎民偉唯有自己反串飾演莊子妻, 並找太太 嚴珊珊演配角, 因此 嚴珊珊成了香港電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員


<<莊子試妻>>(1914)
莊子試妻(1913年), 黎民偉 編,導,演_W020090421565898768874.jpg

黎民偉, 黎北海

黎民偉 黎北海_images.jpg

黎民偉少年時已迷上攝影

黎民偉 124663234471.jpg

嚴珊珊

中國第一個女演員嚴珊珊(在《莊子試妻》片中扮演) re050922028.jpg

<<偷燒鴨>>等四套電影及<<莊子試妻>>版權全屬 布拉斯基所有, 這些電影只在美國上映, 但從來未在香港放映過

因<<莊子試妻>>的成功, 黎民偉原想與 萬維沙(布的攝影師)再合作, 但萬回美後, 因外父之死承受大筆遺產而發達, 故不再來港, 黎在缺乏技術,器材支援下, 黎的電影事業及至香港的電影發展便要延後十年

直至1924年, 黎氏兄弟創辦的香港民新製造影畫片公司開拍故事長片<<胭脂>>, 才有真正的香港第一部電影

<<胭脂>>(1925)

胭脂(1925)_胭脂36079.jpg

[ 本帖最後由 8051 於 2015-11-16 11:35 PM 編輯 ]

回覆 引用 TOP

在網上尋 布拉斯基的資料時看見一列表
(http://portal2.ntua.edu.tw/~film/show/show_1/show1-1.html)

歐美,中,港,台的第一部電影(包括紀錄片)

歐美: <<火車進站>>(1895)(法國, 盧米爾兄弟)
中: <<定軍山>>(1905), <<難夫難妻>>(洞房花燭)(1913)
港: <<偷燒鴨>>(1909), <<莊子試妻>>(1914), <<胭脂>>(1925)
台: <<台灣實況介紹>>(1907)(高松豐次郎)

<<火車進站>>(1895)
火車進站(1895)_movie-huochejinzhan1895-by-lumiaierxiongdi-mask9.jpg

<<定軍山>>(1905)(北京)
abbr_f8b5e5189c360ea3aee2b883b51a26e7.jpg


<<難夫難妻>>(洞房花燭)(1913)
abbr_f9cc6bae2a88a385818d5940f3a593d5.jpg

<<台灣實況介紹>>(1907)的 高松豐次郎
台灣實況介紹(1907)(高松豐次郎)_b00e1cb2-ffce-42af-840e-b6f13449ff23.jpg

各國都會在電影誕生100周年做紀念, 同樣, 香港在2009年也慶祝香港電影一百周年, 如政府, 電台電視台舉辦慶祝會, 紀念特輯, 第二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就有香港電影百年紀念專題, 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辦了「中國早期電影歷史再探研討會」. 而香港國際電影節亦舉辦論壇, 會上其中一位嘉賓 David Bordwell, 在網上有談到當時的討論
(http://www.davidbordwell.net/blog/2009/04/06/stalking-a-roast-duck/)

講者都質疑<<偷燒鴨>>(1909), 是否在1909拍成

(至於在2014年也許有關當局/機構覺得2009年已慶祝過, 不必再慶祝?)

另外有些評論更認為<<偷燒鴨>>等四套片根本是在<<莊子試妻>>(1914)之後才拍攝
香港電影起點始於<<偷燒鴨>>嗎?(鳳群)
(http://www.mingpaomonthly.com/cfm/Archive2.cfm?File=200909/cal/02a.txt)

還有 布拉斯基在上海, 香港的活動有很多細節, 年份都受到質疑, 要歷史研究者繼續努力

例如, 布拉斯基和 黎民偉的"合作"關係, 羅永祥的職業(辦館伙記?),  布拉斯基=布拉士其?真的在上海成立亞細亞公司嗎? 布拉斯基為何離開上海?(我在網上看過有人說布的影片在戲院放影時有用槍指向觀眾方向的畫面, 觀眾認為是有意羞辱華人而十分忿怒, 火燒戲院, 布知再不能待在上海了)...

[ 本帖最後由 8051 於 2015-11-16 11:32 PM 編輯 ]

回覆 引用 TOP

1.布拉斯基 是香港電影的啟蒙者, 他早年在中國和香港拍攝的電影片段大都散失, 在機緣巧合下, 台灣電影資料館從 布的孫兒手上得到布的珍貴的紀錄長片<<經巡中國>>(A Trip Thru China) (1916)(缺本)的拷貝, 這個巧合本身十分戲劇性, 但可惜 布的孫兒搬家後又失去聯絡...詳情可看

布洛斯基_Brodskys Trip Thru China_Brodsky21.jpg

布洛斯基「經過中國」 驚動華人影壇
http://portal2.ntua.edu.tw/~film/show/show_1/show1-1.html

廖金鳳和 謝嘉錕拍攝了紀錄片<<尋找布洛斯基>>(Searching for Brodsky)(2015) 片長82 min

【2010年】台北電影節<亞洲大不同>片花  
在 7:45 有<<尋找布洛斯基>>的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aJ5fzH5jho


2.香港電影和美國很有緣, 美國第一位華裔女導演 Marion Wong亦在<<莊子試妻>>(1914)之後不久即1916年在美國拍攝了第一部全華人演員, 製作及發行的電影(除了攝影師, 他應是 差利卓別靈的攝影師人員),
<<關武帝>>(The Curse of Quon Gwon)(1916)

此片之能夠重見天日, 過程也是十分戲劇性, 片中女主角Violet Wong(她本人是香港人, 嫁到美國做過埠新娘)在六十年代叫她的外孫,把塵封了的拷貝(缺本)處理及保存下來,

再要等到 曾奕田(Arthur Dong) 籌備拍攝紀錄片<<荷里活華人>>(Hollywood Chinese)(2007), 四處走訪華人電影前輩時認識了Violet Wong的外孫, 並介紹他在2004年找美國影藝學院作數碼修復, 該片在2006年列入美國國家電影目錄後, 大家才知有<<關武帝>>(1916)存在, 此片從未真正在戲院上影過, 可見發行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女導演 Marion Wong十分有天份, 她本是"餐廳"(家族生意)收銀員, 從未受過正規電影訓練, 只憑一匡熱誠, 在沒有電影知識, 器材, 技術, 資金下, 拍成了高水準的電影(full feature film)<<關武帝>>(1916), 並被形容為運用了當時的 "cutting-edge technology"來拍攝...,



有興趣可參閱
香港早期電影遊蹤201401-03節目特刊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documents/2005525/2007294/ebrochure_03.pdf
香港早期電影遊蹤201401-03節目特刊 Book 3a.JPG

Made in Oakland in 1916, First Asian American Film Still Inspires
http://ww2.kqed.org/arts/2015/08/07/made-in-oakland-in-1916-first-asian-american-film-still-inspires/

曾奕田(Arthur Dong) 拍攝的紀錄片<<荷里活華人>>(Hollywood Chinese)(2007) 的片段

Hollywood Chines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uavB00A28

The Curse of Quon Gwon - on ABC 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AxpLXP6O_M

Grandmas gift Heritage on film  (女主角 Violet Wong的外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9PHI1PNPAI

The Curse of Quon Gwon (Mandarin Film Company US 1916) (ap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BbASpYg_I

還有(注意, 這位老人家喜歡講粗口, 不喜勿看), 此片有劇情介紹
The Curse of Quon Gwon (เจ้าพ่อ กวนอู; 關武帝 (Chao Pho Kuan 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hV9TgXaP4



3.而美國第一位華裔女導演(有在戲院上影), 且亦曾到香港拍片的導演就是 伍錦霞(霞哥, Esther Eng)

香港早期電影遊蹤201401-03節目特刊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documents/2005525/2007294/ebrochure_03.pdf

文中有提及美國的華埠戲院, 電影發行網的建立, 及成立大觀片廠(美國廠), 都有助 伍錦霞一展材華

文中亦提到 伍錦霞原打算參演 <<大地>>(The Good Earth)(1937), 後放棄, 改為來港執導筒...,
(黃柳霜(Anna May Wong)是第一位荷里活華裔女星 原本想擔綱<<大地>>(1937)的女主角, (有說她一向演反派角色, 型象不合女主角賢良性格, 甚至中國外交部也向片商施壓, 怕由她出演會影嚮中國人型像,... 政治施壓!), 最後男女主角仍如以往一樣由白人演員化裝扮演中國人, 其他配角可以找華裔飾演, 這是慣例, 所以<<關武帝>>(1916)當年由全華人演員演出是十分特別)

由 魏時煜(Louisa Wei)拍攝的紀錄片<<金門銀光夢>>(Golden Gate Girls)(2014)就是談 伍錦霞傳奇的一生, 中間亦有提到 黃柳霜, 以描劃出當時這些由美國來港的藝人如何受到香港傳媒及觀眾"歡迎"

GGG Trailer2014     ( <<金門銀光夢>>(2014)的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Rhzc2GMKs8


4. 香港第一位女導演(如不是第一位也是最早一批) 尹海靈, 資料不多, 但這裡也有談及,
香港早期電影遊蹤201401-03節目特刊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documents/2005525/2007294/ebrochure_03.pdf


5. 香港第一位女製片, 唐醒圖(小弟也在找資料)

[ 本帖最後由 8051 於 2015-11-23 07:55 AM 編輯 ]




回覆 引用 TOP

2. <<經巡中國>>(A Trip Through China) (1916)(缺本)
(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的第一套電影)

上影年份: 1917 (美國)
導演/監製: 班傑明‧布拉斯基(Benjamin Brodsky)
片種: 紀錄片(風光片)(Travel Documentary )
         黑白 無聲 英文+中文插入字幕
片長: 原片長約有120分鐘, 現存的缺本及能修復的只剩82分鐘
         (1995由台灣電影資料館購入此片時只有18分鐘,沒有資料
           談及如何修復至現今的82分鐘版本)
出品: 中國製造影片有限公司(香港)
發行: Supreme Feature Films Company

內容:
有說這是"一部於1909年至1914期間在香港、廣州、蘇杭、上海、北京等七個城市拍攝的紀錄片...風光、生活習俗..."
http://www.chineseofchicago.com/Content.aspx?nid=7554
亦有說"拍攝五年", 甚至有說"拍攝十年"...

而在<<香港早期電影遊蹤201401-03節目特刊 第一冊>>羅卡的文章 "香港早期的非故事片(1898-1916)"pp.16-20,(https://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documents/2005525/2007294/ebrochure_01.pdf)

羅卡認為此片大部份在1914年後拍攝,至1916年完工, 有些片段可能是外購補入, 取景範圍包括(香港,九龍),澳門,廣東,蘇州,南京,上海,天津,北京和萬里長城

羅卡把該分成五大部份:
1. 香港---東方魅力所在,...百姓安居樂業
2. 北京, 故宮, 袁世凱父子, 軍隊演練
3,4. 上海外灘, 蘇州河上
4. 死刑, 漁民, 苦力, 南方美景
4,5. 大城小鎮風景, 貧富百姓生活, 1914年颱風, 最後是萬里長城

羅卡的文字描述十分精彩, 大家有興趣可看一看

小弟在網上找到的
《經過中國》修復前後 Restored A Trip through China. before and aft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1bq5AXRIJ8

還有這個可能是1995年出土時的18分鐘版本
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Foundation: A Trip through China (1915)
http://www.filmpreservation.org/preserved-films/screening-room/a-trip-through-china

經巡中國(1916)_Tsu Win Yen_U295P5054T2D6371F52DT20151104110136.jpg
請問大家片中這位高大軍人"Tsu Win Yen---The Killer of Five, 在革命期間死守陣地以待援軍, 因而得到勛章" 他是辛亥革命那一位人物呢?

小弟看此片時已是差不多兩年前了, 記億已經模糊, 一直以為結尾是返回香港, 原來是萬里長城

有幾點小弟至今仍印象難忘

1. 整體印象是 孫中山所說中國是次殖民地, 十分(極之)貧窮落後, 沒有中產, 就算是富有人家嫁女, 隊伍都好像很寒酸...

2. 香港中環電車路, 纜車, 山頂, 外國女人在孤兒院教孩子手語, 記憶中有教堂, 修女, 好像有派牛奶, 香港這一段感覺是, 安靜, 整潔, 井井有條

《經巡中國》1916_06fe7p.jpg


3. 內河的船(應該是在上海, 蘇州), 會聯想起今天的印度火車乘客
人力驅動兩層高的內河客船, 大小大蓋是現在的天星小輪, 動力由船中間的大滾輪提供, 工人在大滾輪中如白老鼠般走動而運轉

船(這是蒸汽驅動)
早期的輪船_蒸汽機14.jpg
早期的輪船1.jpg

印度的人力摩天輪
印度人力摩天輪_caefa69eb6f759f2a6011288d7b12164.jpg

印度火車乘客
印度 火車_Img244222512.jpg

4. 死刑, 如在Google尋找"清末","死刑"的圖片, 會有斬首, 或凌遲(男,女都有), 但沒有片中這種型式

在滿地泥濘的市場中間, 有數人(沒有著官服)押解一看似犯人的人, 犯人跪下, 光著上身, 雙手被繩反縛到一埋在地下的小木柱, 犯人仍有意識但沒有逃跑意圖或害怕的感覺, 就是呆呆的跪在那兒, 押解人之中有一人好像是負責行刑的, 他臉上帶著一絲笑容, 徐徐的站前, 脫下腳下的其中一隻草鞋, 蹲下, 手上拿著這隻草鞋並往犯人的肚皮慢慢打圈磨擦, 不到廿多圈, 犯人的頭便向前倒下, 失去知覺, 肚皮已是一片黑色(血的紅色, 黑白片變成黑色), 犯人就此死去!
影後談的嘉賨估計當時巳有器官買賣...
草鞋
草鞋 7102317113871.jpg

5. 北京, 新開的火車站 紫禁城和外國使館區中間
20世紀初的前門火車站Zhengyangmen_Railway_Station_in_early_20th_century.jpg
abbr_6c93a3bfd68444e927bd09c144ade43d.jpg

6. 清華大學, 記憶之中好像很宏偉
清華大學 清華學堂 1911年 b8ba147f5cdf4b7398e18287f0fb9e1d.jpg

1966年清華園的命運
abbr_7b08c4a02771edd8fa820eb4f31346c2.jpg

影後談有觀眾問為何(只)拍 清華大學, 經講者解釋, 那是美國捐出庚子賠款成立的, 而布拉斯基是美國人, 此片是在美國上影, 小弟的中國歷史程度只到中三, 也是在聽影後談才知清華的背境

[ 本帖最後由 8051 於 2015-11-30 11:13 PM 編輯 ]

回覆 引用 TOP

[隱藏]
引用:
原帖由 8051 於 2015-10-25 03:31 PM 發表
香港電影資料館將會公映以下的早期電影,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就不要錯失良機
...
<<烽火漁村>>(1948)關德興,白燕,小燕飛,黃楚山,姚萍,多個角色 導演:胡鵬, 編劇:秦劍 出品:和合
...


補充資料:
<<烽火漁村>>(1948)

放映日期                時間                地點
17/1/2016(日)        7:30pm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26/3/2016(六)        2:30pm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烽火漁村》(1948)的靈感便來自蔡楚生攝於1934年的《漁光曲》,胡鵬能拍出濃郁的「港味」,因胡鵬來自上海。
在胡鵬的《我與黃飛鴻: 五十年電影導演生涯回憶錄》一書中,提及當年他之所以成為導演,乃是國家片場 老板鄺贊邀請他到香港,為鄺贊的創業作 (《夜送寒衣》,1939年)有聲電影當導演的。而《烽火漁村》全片外景攝於長洲,記錄了當年的漁民生活面貌,而廠景則是在九龍城國家片場拍攝。

回覆 引用 TOP

多謝您的補充資料, 及介紹了 胡鵬的<<我與黃飛鴻: 五十年電影導演生涯回憶錄>>, 十分有用

香港方面邀請上海的電影人材來港參與電影工作應該幾普遍

小弟幾個月前看見介紹 鄺贊的facebook才知有這麼厲害的人
香港電影歷史: 國家片場-鄺贊

香港電影資料館最新一期<<通訊>>第七十四期(Newsletter 74) (2015年11月號), 第9頁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documents/2005525/2007343/newsletter74_c.pdf

黃愛玲的文章"漁光點點---從<<烽火漁村>>到<<南海漁歌>>" 有討論此片

此片的參考電影是 <<漁歌>>(1956), 編導:卜萬蒼 (國語)
但沒有選<<南海漁歌>>(1950), 編劇同樣是 秦劍
或<<無情大海有情天>>(1956), 導演: 吳回, 編劇: 程剛、吳丹, 主角: 白燕、吳楚帆、李清, 同樣在長洲取景

小弟已買了 2016年1月17日的飛, 那天會連看三套電影!

[ 本帖最後由 8051 於 2015-12-3 09:10 AM 編輯 ]

回覆 引用 TOP

03.<<勳業千秋>> 又名<<建國史的一頁>>(1941)(紀錄片)(殘本)

片種: 紀錄片 (黎民偉把1921至1928年間拍攝大量的紀錄片,剪輯而成此片)
攝影: 黎民偉, 羅永祥, (彭年 及 梁林光有參與攝影, 黃紹芬任攝影助理)
片長: 原長9本, 現能尋回及能修複的只有 34 分鐘
      黑白, 國語旁白
出品: 民新製造影畫片公司(香港)

內容: (香港電影資料館的資料)
記錄孫中山總理晚年準備北伐的經過, 以及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承繼國父孫中山的遺志誓師北伐的情況. 本片共分為九個段落 :
(一) 孫中山晚年的事蹟 ;
(二) 孫中山反對軍閥專橫, 提倡北伐 ;
(三) 孫中山逝世 ;
(四) 蔣介石北伐時對軍隊訓話 ;
(五) 國民軍誓師北伐 ;
(六) 軍閥頑強抵抗的情形 ;
(七) 國民軍得到各地民眾的支持 ;
(八) 各方將領盡投國民軍下 ; 及
(九) 舉國慶祝北伐成功


  根據 黎錫先生(黎民偉的兒子)在本片的影後談介紹, 此片前身是<<革命軍海陸空大戰記>>(1927), <<革>>片本是無聲片, 片長9本約60分鐘, 在1927年放影, 在二十年代是唯一一套有這樣長的紀錄長片(中國(人拍的)第一部紀錄長片?)

  在1941年黎民偉在香港以<<革>>片為本, 加入1928年的紀錄片, 再配上國語旁白而成<<建國史的一頁>>(1941), 後來再改名成為<<勳業千秋>>(1941)(片長應長於60分鐘或至少有60分鐘?)

  此片有很多經典片段經常被引用, 例如小弟中學的歷史課本有些民初的的照片是來自此片, 小弟一看此片就認出

  片中還有震撼的空戰場面, 是中國在二十年代的空戰(應該是 孫傳芳的空軍?), 當時 黎民偉的民新公司表示替軍閥們拍紀錄片, 但軍閥們不知道 黎民偉親 孫中山, 故欣然讓 黎民偉等人拍攝,

  還有濟南慘案旳片段...

  小弟看此片時是2014年初, 已是兩年前了, 記憶之中還有一場 日本空襲, 炸到一座建築物旁的街道引致整條街陷入火海但未致波及該建築物, 坐在我旁邊的一對中年夫婦(約60歲)低聲交談說這是灣仔的六國飯店(現時的六國酒店 Gloucester Luk Kwok Hong Kong)? 小弟當時十分驚訝他們一眼便認出是六國飯店, 影後談的嘉賓亦說那是六國飯店(這一段六國飯店可能是來自另一套片, 所以小弟加"?", 和以上幾個"?"一樣, 小弟未能肯定)

   原本youtube有一30分鐘的短片<<中國電影之父-黎民偉>>(英語), 但不久前上傳者整個channel都被封了, 此片應是二十多年前拍的電視特輯(可能是RTHK的或明珠台)訪問了黎民偉的兒子 黎錫先生(那時他應是五十歲左右, 頭髮仍是烏黑的, 2014年時, 黎錫已是滿頭白髮了), 介紹 黎民偉生平, 當中有此片的片段及其他電影的片段, 相片
  


  另可看 <<中國電影的拓荒者 黎民偉 紀念圖文集>> 俞小一, 黎錫合編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5

回覆 引用 TOP

這套紀錄片<<勳業千秋>> (1941)這麼重要和珍貴, 但是, 和黎民偉的其他電影(以至香港的戰前電影)的命運一樣"十分坎坷", 在日軍1941年12月轟炸啟德機場時, 誤炸附近的北帝街, 大火波及位於北帝街的片場, 片場, 片庫被焚毀, 在黎民偉搶救下, 只找回幾套片(包括本片), 其他 黎民偉拍攝過的11套革命軍紀錄片, 和經典電影全部焚毀, 包括<<胭脂>>(1925), 和 黎民偉在上海期間, 由民新,聯華拍攝的經典電影 如<<木蘭從軍>>(1927)都全部失傳

  禍不單行, 救回來的幾部片在三年零八月期間又散失了, 只剩本片, 本片共有三個拷貝, 黎民偉把一個拷貝放入大缸埋在家中後院地下, 以避日軍, 走難到桂林時, 隨身帶著其餘兩個拷貝, 1944年經羅明佑送了一個拷貝交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不幸, 1961年在台灣的片庫大火, 此拷貝亦燒毀了)

  黎民偉1953病逝, 林楚楚在1954年根據 黎民偉的遺願, 把本片第二個拷貝捐贈給北京的中央電影局, (中共不太重視此片)後放到中央新聞紀錄電影片廠(新影)的片倉

  1977年 余慕雲先生在香港訪問 林楚楚, 得悉 林手上仍有一個此片拷貝(埋在後院那個), 但拷貝已受潮損毀, 余即建議 林找人修復, 使費7千多元, 最後只能修復約16分鐘片段

  1994年(?), 黎民偉的兒子 黎錫先生追尋此片拷貝下落, 找到新影的片倉, 但殘本只剩34分鐘, 後為了贖回此片, 繳付了人民幣5,040元(優惠價, 原價需付 35,000元), 連運費共花 6,860元, 由眾子女分擔, (不是要斤斤計較, 香港電影之父 黎民偉為了拍電影幾近破產, 子女也不是大富大貴之人, 以上的款項不是小數目, 另外, 原本捐贈的最後也要付款贖回, 到底經典何價呢? 又有多少人珍而重之呢?)

  黎民偉的眾子女分別在1995年把從新影購回的34分鐘拷貝及在2002年家中的16分鐘拷貝捐給香港電影資料館, 我們今天才有幸能觀看此片

[ 本帖最後由 8051 於 2016-1-5 02:50 PM 編輯 ]




回覆 引用 TOP

小弟原本打算是下一步是比較 布拉斯基的<<經巡中國>>(1916)和 黎民偉的<<勳業千秋>> (1941)的觀影後的感想, 再介紹一下 07.<<延安內貌>> 又名《西北線上》(1938)(紀錄片), 就當作完結紀錄片部份

  藉介紹 黎民偉, 黎北海, 在1925年省港大罷工的衝擊下, 分道揚鑣, 分別到上海發展及留港發展, 反影香港電影在1925年的蕓花一現, 及1930年的正式發展及1935年開始至1941年的第一個高峰...

根據香港電影資料館的<<港產電影一覽(1914-2010)>>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documents/2005525/2007342/7-2-1.pdf

_My HK Chinese Film List 1911-1950.PNG

  跟住就逐套片介紹(約30套片), 男女明星, 尤其是戰後退出影壇的, 大量的相片, 來源都是來自香港電影資料館...

  小弟怕事, 不知道快將通過的"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有何影嚮, 所以不敢寫下去了...

[ 本帖最後由 8051 於 2016-1-5 03:33 PM 編輯 ]

回覆 引用 TOP

[隱藏]
想提一提, 2016年1月10日 (這個星期日) 2:30pm 公映的那一場 <<鍾馗捉鬼>>(1939) 有影後談, 羅細鉗女士會出席做嘉賓

  黎民偉認識 布拉斯基, 介紹人是 羅永祥, 羅永祥亦是<<勳業千秋>>(1941)的攝影師, 他是第一位香港電影(華人)攝影師, 他的太太是 林妺妺, 兩位女兒是 羅大鉗和 羅細鉗, 兩姊妺在<<鍾馗捉鬼>>(1939)演出(童星)

  羅細鉗 參演過11部電影, 在<<小英雄>> (1940) 羅大鉗和 羅細鉗兩姊妺是童星, 羅細鉗在<<春>>(1953)飾演 二小姐高淑英, 林妹妹飾演陳姨太,
羅細鉗拍了<<好女十八嫁>> (1954)之後息影

<<小英雄>> (1940)
小英雄 (1940) a.JPG

<<春>>(1953)
羅細鉗《激流三部曲》之二 - 春.JPG

<<好女十八嫁>> (1954)
好女十八嫁_1954_羅細鉗.JPG

大家請看 香港電影資料館 - <<通訊>> 68期 2014 05號, pp 21-24
有 羅永祥, 林妹妹, 羅大鉗和 羅細鉗 的珍貴相片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archive/newsletters/68/68_news_c.pdf

並可到此選擇其他 <<通訊>> 期刊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zh_TW/web/hkfa/publications_souvenirs/nletter.html

[ 本帖最後由 8051 於 2016-1-5 08:19 AM 編輯 ]

回覆 引用 TOP



伸延閱讀
[按此隱藏 Google 建議的相符內容]
 提示:支持鍵盤翻頁 ←左 右→ 發新話題發佈投票
請先登入
小貼士:
依家可以用“@”tag會員啦!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Uwants.com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Uwants.com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Copyright © 2003- Uwants.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